找到相关内容32篇,用时7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人间纷争的缘起

      人间纷争的缘起   佛法是为了解决人间的纷争而存在,人间的纷争,有家庭的、社会的、国家的,甚至自己内心世界的。要解决纷争,须正见纷争的根源。  有人以为纷争的根源在自我他人对立,要泯除冲突...是好的,例如不同的文化特色、不同的个性口味,这就好像世界不能只有一种花、一种树、一种动物、一种人、一种文化、一种语言一样。好好的认识自我他人的差异,以及其间的相依对立,然后,增加相依,互相照顾,...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3752965.html
  • 浅析佛教——读黄泰先生佛学论道有感

    认识到“自我”亦是待缘而起,自我他人自我社会相待而生,才能根除自私自利主义、内心的紧张痛苦和人际间的利益冲突。为了破除“我执”的观念,佛教在道德实践中提倡慈悲的菩萨人格精神,这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历史现象。历史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活动,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时间空间。犹如滔滔的长江,从巴颜喀拉山麓发源,到崇明岛出海,一路上吸纳百川,浩浩向前。那么什么叫长江?是它发源地的清清溪流?是在横断山脉间怒吼...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5360213.html
  • 灯前禅影(四)

    、人际技巧、透视心灵的能力。其中最后两项即EQ有关。  EQ一般中译作“情绪智商”。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彼得.沙洛维为EQ下基本定义,以其包含五大类:认识自己的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为“子绝四”之一,可惜点到为止,语焉不详。  EQ能注意到自我他人情绪的认知管理,并自我激励,实有助于人生的成就。但,激励自我以追求“成就”,却是造成情绪问题的根本因素。所以达摩在〈略辨大乘入道...

    王开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0247130.html
  • 佛教的和谐理念

    摆脱苦难的方法主要是教人掌握一种新的认识体系,在这种新的认识体系的指导下,既体悟到世间一切的虚幻性,又认识到世间一切存在的价值以及它们之间的圆融和谐,从而在实现自我他人社会、自然之间圆融和谐...中提到,“把佛教事业的发展兴旺圆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做贡献”。那么,佛教的基本形态各要素中有哪些理论能够为构建和谐...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3561178.html
  • 从印顺的佛教研究看佛教的“无我论”

    一问题的处理,还会影响到对佛教的慈悲精神的理解,即从缘起空的立场来看,慈悲精神从何而起?   关键词:缘起自我 他人   在佛教的基本教义中,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作为印证某些...他人的关系,表现为两个层次:   第一,我他人之间有共业的关系。在佛教最根本的教义中,遵循的是自律自我负责的原则,如主体所做之恶业和善业,由其承担相应的结果。但人类生活于社会中,一举一动,一言...

    焦自军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275894929.html
  • 智能的观照

    和情绪当中修习「缘起无我观」,发现自我他人、他事是相依共存的,自我只能存在于社会、大自然的因缘之中,自我只是一个幻影而不是真实的存有,由此感受到没有分裂和界限,没有实体性的存在。反观过去,一向在自我...部份,这不是故意忽视自己,刻意自我牺牲,而是能同时看到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看法,也能看到人际、社会、自然的互动关系,如果自己有一些成就,不必有傲慢心,因为这是以自己的天资和努力为主因,加上父母、师友或...

    黄国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51954536.html
  • 佛法不离世间觉

    、意识对自我他人的损害,即使一丝未忏的黑业也会导致无量的恶果,就像辱骂他人立刻会得到的同样的回报,如同年少的仇人到了年老相遇时仍会记得寻找嗔恨的出泄一样。存在因果银行里的存款,经过再长的时间后利息也...我们应该视一切的众生都是能满己愿的摩尼宝,它可以使我们生起菩提心的修行遂心如意。珍惜每一次人交往的机会,就像爱惜如此珍贵的摩尼宝。时时替他人着想,处处以他人为善,吃亏的事情留给我们自己,执著他人的利益...

    日藏嘎瓦仁波切著

    |修行|生活|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3/1405168573.html
  • 佛法不离世间觉

    自我他人的损害,即使一丝未忏的黑业也会导致无量的恶果,就像辱骂他人立刻会得到的同样的回报,如同年少的仇人到了年老相遇时仍会记得寻找嗔恨的出泄一样。存在因果银行里的存款,经过再长的时间后利息也不会减少...一切的众生都是能满己愿的摩尼宝,它可以使我们生起菩提心的修行遂心如意。珍惜每一次人交往的机会,就像爱惜如此珍贵的摩尼宝。时时替他人着想,处处以他人为善,吃亏的事情留给我们自己,执著他人的利益胜过我们...

    日藏嘎瓦仁波切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0752624.html
  • 道德系统中的德性

    存在的内在人格,德性构成了人的多方面发展所以可能的条件之一;正是德性存在的这种联系,赋予德性以正面的价值或善的品格。   人的完善或发展,内在地涉及自我他人的关系。就人我关系而言,伦理学上往往面临...之间的不对称。在自我他人之间的这种不对称关系中,自我似乎多少成为被限制甚至被否定的对象,这种结果人的完善和发展显然存在某种紧张。后果论(consequentialism)试图以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益,...

    杨国荣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023791874.html
  • 关于回向,高僧大德们有不同观点

    ;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事的成果,有一些具生的悭吝。为了舍弃这种自私的心态,并放下自我他人对立的观念执着,训练自己其他一切众生分享、回向自己所得的一切善果是非常重要的;这将大幅度减低我们视一切事物为...坚固。回向功德确实具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及意义。  我们或许会想道:“如果回向功德能利益自己,帮助自己在三摩地修持的进步进展,那么,这还是有一些自私。也许,这对别人没有什么利益。”但是,事情也不这样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1644864.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