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3篇,用时5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隋仁寿舍利感应

      隋仁寿舍利感应录   选自《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唐麟德元年终南山释道宣撰]   隋高祖昔在龙潜。有神尼智仙。无何而至曰。佛法将灭。一切神明今已西去。儿当为普天慈父重兴佛法神明还来。后周氏果灭佛法。及隋受命常以为言。又昔有婆罗门僧。诣宅出一裹舍利曰。檀越好心。故留供养。寻尔不知所在。帝曰。我兴由佛。故于天下立塔。并置神尼像焉。又于京师法界寺。造连基浮图。下安舍利。开皇十五年秋...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100387681.html
  • 《法苑珠林》记载隋著作王邵撰《舍利感应记二十卷》

    《法苑珠林》记载隋著作王邵撰《舍利感应记二十卷》  作者:释道世  皇帝昔在龙潜。有婆罗门沙门。来诣宅上。出舍利一裹曰。檀越好心故留与供养。沙门既去。求之不知所在。其后皇帝与沙门昙迁各置舍利于掌而数...结善缘。皇帝见一异僧被褐色覆膊。以语左右曰。勿惊动他。置之而去已重数之。果不须现。舍利之将行也。皇帝曰。今佛法重兴必有感应。其后处处表奏。皆如所言  皇帝当此十月之内。每因食次于齿下得舍利。皇后亦然。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12362824.html
  • 《广弘明集》记载隋著作郎王邵《舍利感应记》

      《广弘明集》记载隋著作郎王邵《舍利感应记》   作者:释道宣   皇帝昔在潜龙。有婆罗门沙门来诣宅。出舍利一里曰。檀越好心。故留与供养。沙门既去。求之不知所在。其后皇帝与沙门昙迁。各置舍利于...异僧曷盘覆髆。以语左右曰。惊动他置尔去已。重数之曷盘覆髆者果不复现。舍利之将行也。皇帝曰。今佛法重兴必有感应。其后处处表奏皆如所言。  雍州于仙游寺起塔。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岐州于...

    释道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12062821.html
  • 仁寿舍利的“感应”分析

      仁寿舍利的“感应”分析   北京大学 李四龙   中国佛教史料里保存了大量的舍利信仰资料。内心的信仰,原本是一种隐秘不显的个人体验,但是,这种舍利信仰,竟以最直露的方式呈现给公众,所有在场的人都能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经过史料编纂者的书写,这就成为一种公共经验,甚至是一种史有明文的历史经验:各种感应故事,被说成是证据确凿的历史事实。放在今天的社会里,这些舍利感应的故事,就给读者...

    李四龙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6554292052.html
  • 中国朝阳第二届佛教文化论坛综述

    ,这是舍利信仰的根本意义所在。姚卫群教授则将舍利与佛塔、佛教思想联系起来,指出供奉藏有经典的佛塔,其实就是“法舍利”崇拜。李四龙教授对隋代仁寿年间舍利感应作了分析,总结了舍利感应的三种方式。   三...精髓,丰富朝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推动朝阳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和谐朝阳发挥积极作用。   本次论坛以“中国佛教的佛舍利崇奉和朝阳辽代北塔”为主题,围绕朝阳北塔舍利的发现与研究、舍利崇奉的意义和经典...

    温金玉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8450392217.html
  • 隋文帝敕葬舍利

    隋朝皇帝是得到了佛的保佑,“我兴由佛法”,并且说自己前生本是个僧人,因此致力于恢复和发展佛教。   据隋王邵在《舍利感应记》中记载,隋文帝在即位前从一位印度僧人那里得到一包佛舍利,请他供养。印僧走后,他找来一个和尚将舍利放在掌心,想数一数有多少颗,可两个人数来数去就是数不清,始直佛法高深莫测,非凡情可度。文帝命人定制了一只精致的七宝箱,将舍利珍藏在里面。继帝位后,他普诏天下,广兴佛事。在京都一...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8445192198.html
  • 什么是舍利舍利子,坚固子,舍利花?

    潜形已化尘;    夫子域中夸是圣,  老君世上亦言真;    埋躯只见空遗冢,  何处将身示后人?  惟有吾师金骨在,  曾经百炼色长新。  徽宗皇帝崇宁三年重午日,当迎请释迦佛牙,入内祈求。舍利感应...什么是舍利舍利子,坚固子,舍利花?  舍利:是印度语的译音,本来就是指人死后的遗体或火化后所余遗骨。也有翻译做实利、设利罗、室利罗等,又意译为体、身、身骨、遗身、骨身、灵骨。在佛经中常指佛和阿罗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4349267.html
  • 隋文帝造塔

    同时把舍利安置塔内,下入石函。各州起塔安好舍利之后,纷纷呈报瑞应。文帝于接到蒲州安德王雄等所进《庆舍利感应表》之后,曾〓答说:由于分布舍利建塔,感得宫殿之内复降舍利,莫测由来;主管部门可依照前定仪式,...并限制施资在十文以下,以期普及;如施资不够营造,可以役使正丁,动用库藏。据著作郎王劭所撰《舍利感应记》所说,第一次分送舍利时,文帝亲以金瓶、琉璃器皿安装,用薰陆香泥封口盖印,极其慎重。当舍利送入州境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54561773.html
  • 隋文帝弘法奉舍利

    关于隋文帝三次营造舍利塔之事,除了《广弘明集》卷17的《舍利感应记》、《续高僧传》相关章节的记录之外,在王昶之《金石萃编》、陆征祥之《八琼室金石补正》等书籍中,也有隋代仁寿年间同州、青州、邓州、京兆...书写的一段历史。 杨坚在北魏朝时曾有一次奇遇。一天,一位婆罗门僧人登门造访杨坚,赠予他舍利一裹并说:“檀越好心,故留于供奉。”杨坚以七宝箱贮藏之。后来他建立隋朝,在长安法界尼寺造连基浮屠,其下安置...

    张云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15520082359.html
  • 长安曾是古代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

    佛教。在统一南北后,在政治上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轻徭薄赋政策,同时重视文教事业,提倡儒家纲常名教,并且也大力发展佛教。据隋王邵《舍利感应记》,隋文帝在即位前从一位印度僧人那里得到一包佛舍利(佛骨粉粒),请他供养。他从仁寿元年(604年)到仁寿四年(604年)先后三次派多位沙门、官员向全国111个州送去舍利,命各州在规定的期限内建立供奉舍利的塔,共建塔111座(隋有190个州)...

    杨曾文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593693.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