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74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略论《坛经》的明心见性

    源流。是佛弟子明心见性的法宝。是研究文学、哲学的一个宝库。   二、明心与见性   《坛以》在般若品中云: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2)”。  ...从“心”着手。如“四念处”、“四无量心”、“数息观”等都是使我们飘浮不定,散乱的心让其清净下来,而达到见性的目的。六祖大师也不例外,他在般若品中说:   “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

    照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4149702.html
  • 《六祖坛经》的般若思想

    赞叹,莫能见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见《六祖坛经·般若品》)。这里说持诵《金刚经》功德无量无边,持诵《金刚经》能入甚深法界,见性成佛。   二、性空、无所得  ...离境即菩提’(见《般若品》)。众生与佛,烦恼与菩提的区别,只在一念中。迷是众生,觉悟了就是佛。执著了生起烦恼,离开执著,当下便是菩提。   般若经处处强调性空,空是为了破除众生实有的自性...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3338971.html
  • 《坛经》的般若思想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得般若三味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别赞叹,莫能见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见《六祖坛经·般若品》)。这里说持诵《金刚经》功德...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见《般若品》)。众生与佛,烦恼与菩提的区别,只在一念中。迷是众生,觉悟了就是佛。执著了生起烦恼,离开执著,当下便是菩提。  般若经处处强调性空,空是为了破除众生实有的自性执...

    济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5239871.html
  • 一念空明澄彻——《坛经》一念之谛的解读

    随机而设顿渐。人的根性不同,见性方式也迥然有别,上根之人直契本性,故名顿悟;下根之人修心看净,故名渐修,《坛经·般若品》云:“何以渐顿?法即一种,人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顿渐,人有利顿,故名...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普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坛经·般若品》)。  惠能的话语对象是上根者。惠能是上根聪颖之人,其性由顿而见,所以据己经验,而力倡顿悟,以顿立其教。虽然惠能主张“不立文字...

    马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5059916.html
  •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禅学思想初探

    在《坛经》中打了这样一个比喻:“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坛经·般若品》)也就是说,佛性对于众生就像雨水滋润万物一样,一无遗漏,机遇均等。所谓“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坛经·般若品》)    2、心性统一    既然佛性平等,那么心即性,性即是佛,自性也就是自佛(佛性)。惠能说:“佛者,觉也。”(《坛经·忏悔品》)又说:“自性觉,即是佛。”...

    曙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93138969.html
  • 惠能禅学思想初探

    rdquo;(《坛经·般若品》)也就是说,佛性对于众生就像雨水滋润万物一样,一无遗漏,机遇均等。所谓“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坛经·般若品》)  ...ldquo;我心是佛,自若无佛心,何需求真佛”;“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坛经·般若品》)既然自心是佛,那么心外更无一法可得!于是,惠能又...

    曙提

    禅宗|惠能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1233081571.html
  • 《六祖坛经》研究略见

    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  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  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顿渐品)   “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  !”,(般若品)  “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  ,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者顿悟菩提,自各观心,  自见本性。”(般若品)  “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  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般若品) ...

    高永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1163970.html
  • 论《六祖坛经》中的“自性”与“佛性”

    和“心生灭门”,“心真如门”又名“不生不灭门”,是从宇宙万法的理体方面说的,而“心生灭门”则是从万法的现象方面说的。与此相似,《坛经·般若品》也提出“万法尽在自心。”又云:“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自性执著为实有,这是《坛经》与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思想的一个挂勾之处。在《坛经·般若品》中,惠能将自性比喻成虚空,自性像虚空一样能含万法,并称“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从这个角度讲,《坛经...

    孙克昱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44491608.html
  • “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试论《坛经》所蕴涵的诗学思想及其影响

    “去来自由,心体无滞。”(《般若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普现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顿渐品》)和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相通的。...,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般若品》)“人性自有利钝。迷人渐修,悟人顿契。”(《定慧品》)“法即一种,见有迟疾。”(《顿渐品》)强调人的禀赋知性气质的不同,对重视主体个性产生了...

    朱学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44041100.html
  • 明心见性与自得之学

    般若品〉,页52。  注 [10] 《白沙子全集》,卷一,页22,卷三,页62。  注 [11] 《王阳明全书》(一),《文录》〈大学问〉,页123。  注 [12] 参见慧达《肇论疏... [17] 同注3,《般若品》,页47。  注 [18] 同注3,《机缘品》,页90--91。  注 [19] 同注3,《般若品》,页46。  注 [20] 同注3,《般若品》,页...

    姜允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547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