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智慧混淆,一个信佛教的中医给我讲中医理论,我听不太懂,他说:“你们这些人就是不求智慧,我也没办法。”当年许多大译师,为了防止将这两种智慧混淆,不把这种特殊的智慧译作“智慧”,而是只译其音“般若”以示... 周宏 大家都知道佛教是一个讲智慧的宗教,可是佛教的智慧是什么,却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今天就谈谈这个问题。 佛教认为智慧有两种:一种是世智辩聪,就是学习物理、化学、围棋等的智慧;另一种是能够断...
周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0853020.html
-
。四谛法的三十七道品,又称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种菩提的支分,菩提就是能到成佛。 要成就般若智慧,关键在禅定 戒定慧是每一个佛弟子都必须要学的,没有一个宗派能例外。拿六波罗蜜来说,般若智慧才是真正能够使我们成就的智慧。般若智慧是第六度,第五度就是禅定波罗蜜,如果你把禅定度抽掉了,般若智慧就出生不了。这里讲的禅定不是禅宗的禅,禅宗的禅叫一心禅,俗称祖师禅,因为中国禅宗是从达摩祖师开始的,禅定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44655731.html
-
般若智慧与禅道治疗学
般若是佛家的根本智慧,得般若者必能彻入或契入佛家的终极境域,彻入或契入佛家的终极境域亦必得般若。“禅道治疗学”是般若智慧的展开和运用,是终极境域在具体历史文化中的开显与...境域。在中国大乘佛学与禅宗典籍中,智慧是古代梵语Prajna的意译,音译则为“般若”。“智”与“慧”二者虽然都代表主体的认识活动,但由于所担负的功能略有区别,所以佛教传统又常分作两个范畴。比较而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4952722.html
-
般若智慧照耀真空妙有
作者: 郭文夫
一 世界悉擅
我们不要看树木、石头为无情的存在者,它却是有生命的存在性,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个世界的结构缘起,它是怎么样的...但是空还是有。这个世界在空性般若智慧的照耀之下,形成真空妙有。
在此,我们就要了解世界是怎样的一种存在,这不仅是佛教上的问题,世界哲学包括西方宗教,形成共通的事体,也是普世价值追求的基本课题。...
郭文夫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23160790537.html
-
妙莲法师答:有般若智慧是指:当我们的六根对六尘——眼见色、耳闻声···时都是明明白白,虽明白而无分别心。就像明镜照山河万物,所谓:山来山现、水来水现,一切人物照得历历分明,而不因其去来生憎爱苦乐。
妙莲法师
解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6190411973.html
-
住著六尘,给我们带来了人生种种烦恼。要想解脱烦恼,就得以般若观照六尘,照见六尘皆空,时时能把般若的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比如当你因为财富带来烦恼时,此时你是否能想起心经的公式: 财富不...名牌,是潇洒;有人以为一餐饭吃上几万元,就潇洒。其实这是风光,不是潇洒,潇洒是建立在超脱基础上的。我们倘能处处以般若智慧去观照人生,不住于相,随缘自在,不为物役,那才是真正的潇洒。
【附录】...
济群法师
|般若|智慧|心经|金刚经|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0/07541725941.html
-
堪忍顺逆之境,而心地不动。修忍辱者,贵在与般若智慧相互呼应,因为般若智慧能观诸法空性,因而内心不生执著,当下证忍辱波罗蜜,是故,十方三世诸佛皆一致赞叹般若智慧之殊胜,令大地一切众生能正觉诸法自性空,... 如本法师答:天壤之别,忍气吞声是压抑之法,令脾气不要发作,若压抑不住,则有爆发之际;又如石压草,石头一旦拿掉,杂草照常长起茂叶,不根本故,非究竟法,非了义故;修忍辱行者,有佛法的疏导,与般若(...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5451712480.html
-
却也掀起了残酷的战争,杀害无数的生灵。惟有佛法的般若是无漏的智慧,是去除私欲我执以后,从内心来体悟整体的世界,因此能面面俱到,离过绝非,应用万端,无有穷尽。 二、常习吉祥行 我们应如何才能获得般若...必经的三个阶段。 三、自致成慧见 欲得般若智慧亲证诸法宝相,岂是易事,但非不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训练自己渐渐从小悟到大悟,从止观到修证。以各个宗派而言,对于智慧的修证,均各有其独到的特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4145096.html
-
如本法师答:修行者能以般若智慧眼,善观人生宇宙之实相,从中自性光明不迷,因而得无量无边之智慧,名之为看破是般若德。修行者能勘察贪嗔痴一切烦恼,皆毕竟空(梵语atyanta—sunyata),幻化了不可得,诸烦恼不得束缚菩提自性,远离诸垢,当下法身慧命复活,名之为放下是解脱德。修行者已透澈净化尘垢,诸缠无缚,法身(梵语dharma—kaya)之德,即是自在平等之性,而且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7081912589.html
-
千,洞察万有;般若智用,更如活水源头,随机应物,无有穷尽,能除一切障碍。契入般若,则能泛渡烦恼苦海,得究竟解脱自在。 万法本空 净智如如 梵语“般若”,华译即是智慧。般若智慧不同于世间的聪敏,是清净、无漏的妙智。《法华经》云:“我为法王,于法自在。”世间的智慧,局限在事相上的理解与掌握,却昧于事物的本质与起源;般若智慧则能照破内在四大色身,乃至外在一切万象都归于空性,都是缘起,都如幻化。正因为...
见彦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2846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