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3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试论慧能的“心性论”思想

    般若第二》。),“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注:《坛经·般若第二》。),“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注:《坛经·般若第二》。),“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注:《坛经·般若第二》。)。又说:“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注:《坛经·般若第二》。),“心体无滞,即是般若”(注:《坛经·般若第二》。)。这无疑是想告诉人们,“心性”与“佛法”的关系,即“心性”...

    黄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0440716.html
  • 《坛经》心性说对佛教中观思想方法的应用

    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般若第二》)  性本无善无恶,只缘人心胶执于善恶,所以一旦心智认识到善恶性空,就可以做到于善恶心皆不取不舍,超万法...表达,不能用逻辑规则加以条分缕析。因此,惠能本人在心性概念的使用上也是非常多样甚至是随意的:  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般若第二》)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疑问第三》)  善知识,各自观察,...

    曾传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2463983.html
  • 《坛经》禅法解读

    须自己彻悟,而且须掌握使他人也能开悟的教学技巧,惠能大师谓之“大善知识”,《坛经·般若第二》云: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1]  佛性虽得自悟,但须...方面,可谓悟自性之体。至听五祖说《金刚经》言下大悟后所呈见解,五个“何期”,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则悟自性的全体,包括体相用。《般若第二》描述心性说...

    陈 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71659556.html
  • 无染寺名称考证

    。”在佛经中,无染一词不难找到,前世留下的禅偈也经常见到。禅宗六祖的惠能大师,在他的《法宝坛经·般若第二》中道:“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他在《忏悔第六》中道:“从前念,今念及...

    丛龙海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22240089690.html
  • 禅的意境美学: 以禅艺合流与石涛的一画论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  [1] 敦煌本《檀经》第三十一节。  [2] 《檀经》,般若第二;引文见大正藏48,页350下。  [3] 《檀经》,般若第二;引文见大正藏48,页351上。  [4] 《檀经》,般若第二;引文见大正藏48,页350下。法海集记本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檀经一卷》)...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447708.html
  • 惠能的佛教革新在中国佛教史的意义

    ,没有尘埃沾染;也就是说,佛性是没有染污的,具有鲜明的宗教道德色彩。从而认为,成佛无需渐修,认识本心本性即可成佛。   第三,真如本性具足,包容万事万物。《坛经·般若第二》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菩提但向内心寻求。   第二,《起信论》主张心性无染,心性本净。只要一心不动,那就是契合真如,达到觉悟。《起性论》称:“若能观察知心无念,即能随顺入真如门。”神会采取了这一说法,认为要达到“直了...

    湛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352481787.html
  • 《六祖坛经》文献考察之浅探

    悟法传衣第一”、明藏本“般若第二”的结尾部分,反而见于高丽本“传香忏悔第五”、明藏本‘仟悔第六”的结尾部分。两个版本应见此偈之处却只有以“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为开头的颂语。此等章节排列及偈颂的变更,是在元延祐年间高丽本编纂时所做的修改。明藏本总体上秉承了高丽本,将“悟法第一”分成‘行由第一”和‘般若第二”两个部分,文字也多少进行了修正。   译文中颂的结尾部分有“若值大师顿法教”之句,诸本作“...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7111287814.html
  • 寻求变革:六祖惠能与马丁·路德

    ,认识本心本性即可成佛。  第三,真如本性具足,包容万事万物。《坛经·般若第二》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这里的佛性具有一切现象本体的意义。  第四...一切佛教净法均在“一心”,它具足圆满,众生皆有,故又名“众生心”。据此,对佛教的信仰便是对“自心”的信仰;所有佛教的修行,就变成了唯一的修心。这到禅宗便发展成为摆脱外力崇拜,菩提但向内心寻求。  第二...

    解启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20958640.html
  • 《六祖坛经》研究略见

    其序文亦  未为后人所窜乱。正统本有无名氏跋一首,嘉靖本则  摘录跋中之语,名曰历朝崇奉事迹,而删其跋。正统  本共分九品。曰悟法传衣第一,嘉靖本改为行由第一  ,分其后半为般若第二。正统本曰释功彻...纂集大师生平法要,名曰“六祖法宝坛经”,流行于世。  (注4)  一百多年后,唐宪宗于元和十年(八一五)诏谥大师为大  鉴禅师,由柳宗元为撰第一碑文,刺史刘禹锡作第二碑文,  并佛衣铭,传于后代。  (...

    高永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1163970.html
  • 一念莲华、普贤十大愿及安宁缓和医疗

    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正如 师父在结业典礼上引述【六祖坛经】〈般若第二〉的无相颂中四句偈:“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众生有种种...他人,故须劝请,请佛普降甘露,自他均沾。   七、请佛住世:【唯识论】说有四种涅槃:自性清净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无住涅槃,其中无住涅槃,谓出障真如,大悲般若,时常辅翼。因大悲的缘故,不住涅槃;因...

    姜宇佛 周贞佛

    |临终|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1441411333.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