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55篇,用时3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身受与心受

    ?凡夫于痛苦的境界,更随境转,增加身及心,若于欲乐的境界,为其所系缚,于不不乐的境界也为其所系缚,因贪、嗔、痴所系缚的缘故,忧悲恼就不能离弃与解脱。若是阿罗汉的境界,则虽身受痛苦的境界,不管是何等大逼迫,绝不因此身而生起忧悲恼,于当时境界,“唯生一,所谓身(),不生心()。”也就是说再怎么大,只是身生,不生心,心的包括嗔恚、懊恼、悔恨、沮丧等等,而在乐受,...

    张慈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02553167.html
  • 火烧之教诫

    火烧;由视觉印象因缘而生出的、乐受、不不乐受也火烧。跟什么火烧呢?跟欲望之火火烧,跟憎恨之火火烧,跟无明之火火烧,我说它跟生、老、死火烧,跟忧愁、悲恸、痛苦、伤心、绝望火烧。  耳朵火烧,声音火烧,听觉火烧,听觉印象火烧;由听觉印象因缘而生出的、乐受、不不乐受也火烧。跟什么火烧呢?跟欲望之火火烧……  鼻子火烧,气味火烧、嗅觉火烧、嗅觉印象火烧;由嗅觉印象因缘而生出的、  乐受、不...

    张慈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4052972.html
  • 帕奥禅师答:有一种修法,即在痛时可以观痛,观照整个过程的痛为无常、、无我便能得智慧。这样的修法行得通吗?

    一心专注于止禅的目标,如此才能培育深厚的定力。痛是与身门心路过程之中的不善果报身识相应的,在该心识剎那里,一共有八个名法同时生灭,即除了身识与之外,还有触、想、思、命根、作意及一境性。在身门心路过程之中,除了身识剎那之外,还有其他好几个心识剎那。如果要观的话,你应该观当中每一个心识剎那的所有名法,不应只是观照而已。 返回帕奥禅师问答专题 -----------------------...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观痛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09375596242.html
  • 原始佛教读书会:相应部选读 第十单元:相应

    第五“当见”的经文,这段我也找不到相应的汉译,“诸比丘!此等之三者,是。”,有三种情形被称为,“以何者为三者?”,是哪三种呢?“乃乐受、、非非乐受是。”,把分成三种,乐受、、非非乐受,非非乐受也有翻成不不乐受,乐是快乐,的感受,非非乐就是中性的,既不是也不是乐,指一般的感觉,“诸比丘!乐受者,当见为。”可是在佛陀看起来,乐受也好、也好都是,“见”就是看作是...

    赵飞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83477138.html
  • 佛经中有关“感受”的章节

    SatipatthanaSutta, Anapana pabbam   三、当、乐受、舍受出现时,禅修者了知:“、乐受、舍受已出现。感受生起必有依处,它不会无依生起。何处是依处?它生起的地方就是这个身体。”   ...有为、粗的性质、缘起。但是,真正存在的、最好的是平等心。”   不论是、乐受、或是舍受,都会灭去,只有平等心常在。   M. 152, IndriyaBhavanasutta   五、感受有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1449341.html
  • 当代南传佛教大师(三)

    能够得到智慧而不必受苦,那幺他能够在乐受观行中得到果位。但是可观察到的绝大多数人,毫无选择地祇能踏行在感的道上,因为我们没有受惠于那样的业力。  真的没有理由懊悔。是一个有效的禅修对象,它将带领...他无能正念于乐受,他将因执着于它而不再禅修。逆流的游泳者就像应用的行者,假使他不能正念于苦受的实相,他仍将知觉它,并能够振奋活力和正念,以完成他的任务。    乐受像隐藏的敌人,它捕捉无警觉的行者...

    杰克·康菲尔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3042093.html
  • 关于“相应”的法教

    境界一切相,得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   佛告罗侯罗:有三、乐受、不不乐受。此三何因、何集、何生、何转?谓此三,触因、触集、触生、触转;彼彼触因、彼彼受生,若彼彼触灭,彼彼受亦灭、止、清凉、没,如是知、如是见我此识及外境界一切相,得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   【法义分享】   ◎内六根与外六尘接触后,生起了黏着、迎拒心,才会产生种种、乐受。种种跟随而来的是种种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447854.html
  • 如本法师答:烦恼丛生,不知如何解危?

      如本法师答:烦恼(梵语klesa)烦恼由心境对立,因而感召,六根对六尘(梵语sad visayah)生六识,六识是分别外境,由七识对分别之境产生执好执坏,于是引生种种烦恼,而且性质不一样,痛苦的差别自然不同,若欲断除(净化)烦恼,应由七识执著净化成平等性智,或以般若智慧透视七识执著当下无自性空,七识空性(梵语sunyata),不生执染,那么,前五、六识与后八识也就自然净化解脱,一切烦恼则...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465412539.html
  • 三种受构成烦恼和痛苦之因的道理及对治方法

         一、由三种受中产生烦恼之理 如是若起乐受,贪欲增长;若起,嗔恚增长;苦乐俱非,随粗重身,则于无常执为常等,愚痴增长。   由于近取蕴被烦恼种子所跟随,这样如果生起乐受,随着乐受贪欲便会增长;如果生起,随着受嗔恚就会增长;如果是不不乐的舍受,那么就会随着这个粗重身,对无常性执著为常等,愚痴便会增长。   文中“等”字包括对众执著为安乐、对不净执著为清净、对无我执著为...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烦恼|三||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2/09311394603.html
  • 咒语非佛说

    二则集谛,三则灭谛,四则道谛,捉住此四圣谛,一切佛法尽在此四圣谛中。  一则谛,所谓谛是说宇宙人生只有三种受,就是、乐受、不不乐受。固然是自不在话下,乐受其实也是,为什么呢?因为宇宙人生无常,我们无法令乐受常住不变易,我们喜贪乐受,乐受一旦变易,便在或不不乐受中,而我们又不能稍离贪嗔痴,耐不住不不乐受的寂寞,所以说不不乐受也是。一切有情众就在中作乐,以苦为乐,是...

    释从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2853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