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以及供佛.斋僧.放生.建寺.印经.办学等供养项目,欢迎大家随缘参与,共集菩提资粮。
负责人:智雄法师
联系电话:0917-5254085 ...
【佚名】
|法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1/0848557759.html
-
供养项目 ,欢迎大家随缘参与,共集菩提资粮。
法会详情:请浏览学诚法师的博客:http://www.xuechengfashi.com北京龙泉寺联系电话:010-6240 9092 电子...
佚名
|龙泉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9/1420325674.html
-
禄位,往生净土莲位,以及供佛,斋僧,放生,建寺,印经,办学,香花等供养项目,欢迎大家随缘参与,共集菩提资粮。 北京龙泉寺 联系电话:010-6240 9092 电子信箱:...一切众生,带来无比清凉的法味,开示出究竟解脱之道。“浴佛”的真意,是通过“浴佛”来涤洗我们内心的佛,净化自己的烦恼尘垢,并且借助浴佛的功德,庄严我们的生存环境,转五浊恶世为净土,导邪曲人心为菩提。 本...
【佚名】
|法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5/0912229235.html
-
菩萨布施时能安忍难行之苦,难舍能舍,以圆满自己的菩提资粮。
以上各种布施的等流果:
如《谛者品》所说:由恭敬施,感得亲友等恭敬尊重;由舒手施,感得别人承事;由应时施,感得一切事应时成办...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布施|慈悲|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5/19133024800.html
-
》,择要解释根本颂的内容。 仔细分析根本颂的内容,则系由三大观念所组成:(一)菩提资粮(二)发菩提心(三)三士道。其中的每一观念,在印度佛教中都已有渊远流长的历史。由于阿底峡将这些传统配合七个疑问,...31颂),而以受戒功德(32、33颂)作为戒学的结束。 在定学中,阿底峡首先说明神通的重要,因为由此方能自利利他,迅速圆满菩提资粮(34~36颂),所以应该精进修习(37颂),而神通则来自禅定(38、...
张福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3149382.html
-
持戒不但能保住人身,不堕三恶道,还能积集菩提资粮。
许多人学佛修行很容易惑于玄奇、追求感应; 然而,真实的法常常是在平实中显现其珍贵,浅显的法其实有时很实用,艰深玄妙的法反而容易...修行纲领,而戒律不但是五乘共法(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也是佛道的基石。持戒不但能保住人身,不堕三恶道,还能积集菩提资粮,所以绝非轻微的小事。不过,在实际的修持上,却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心来厘清...
黄国达
|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5/0043214068.html
-
火宅; 众苦充满,甚可怖畏的理解,强化了我们的出离心。他们的人生就像镜子一样,照出了人生的本质,我们信佛,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出离三界,求往生,我们要不断修积菩提资粮,礼敬诸佛,广修供养,方能到达西方极乐...积菩提资粮,广行菩萨道,在人间救苦救难。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http://www.donglincs.org/
...
东林心如
|东林慈善|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5/19551023672.html
-
仔细分析根本颂的内容,则系由三大观念所组成:(一)菩提资粮(二)发菩提心(三)三士道。其中的每一观念,在印度佛教中都已有渊远流长的历史。由于阿底峡将这些传统配合七个疑问,组织成了一部论典,其构思精巧,...仪轨(24~31颂),而以受戒功德(32、33颂)作为戒学的结束。 在定学中,阿底峡首先说明神通的重要,因为由此方能自利利他,迅速圆满菩提资粮(34~36颂),所以应该精进修习(37颂),而神通...
张福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0143977.html
-
09、 悭不惠施戒为什么会构成重戒10、 说相似法戒与轻戒中倒说菩萨戒的区别11、 菩萨广大的菩提资粮是什么12、 犯四种他胜处法有哪些过失13、 菩萨怎样犯戒才会舍戒、失戒体14、 三品缠犯之差别...
则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32053346.html
-
内心或外相上将凡转圣之过程。对内心而论,如何将贪、瞋、痴等百般烦恼依戒、定、慧三无漏学转化为般若智慧与菩提慈悲是诸佛菩萨代代相传的法门。在外相上如何以世俗的善巧方便软化度众,以成就福德智慧的菩提资粮更是...参考或效法学习。俗云:「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修行法门八万四千,只要我们能发正知见的愿力,努力精进,多闻薰习,如理思惟,依教奉行则菩提道上自然因缘俱足。广修福德智慧资粮,解行并重实是历代祖师大德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20374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