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36篇,用时4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菩萨思想的形成

    菩萨思想的形成   佛陀入灭后,佛弟子对佛陀的怀念,充份表现在对佛陀遗体、遗物、遗迹的崇敬。佛陀的伟大崇高,从十二分教中,“本生”、“譬喻”、“因缘”的主要内容,可以一览无遗。其中,“本生”的...的人与事的记录,便寥寥可数了。这其中关连到一些“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身”的大德弟子的特殊精神,使部派佛教演进到大乘佛教。 大乘佛法的兴起,与无量佛及菩萨思想直接相关。遍住十方、现在的佛与菩萨,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1253824.html
  • 智修法师研究弥勒菩萨思想

    智修法师研究弥勒菩萨思想   智修法师  他指弥勒菩萨修慈愿与释迦牟尼佛悲愿略有不同。中华慧炬佛学会的智修师父近日表示,他目前正在研究[弥勒菩萨的净土思想],他指出,弥勒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不同处,在于释迦牟尼佛修悲愿,弥勒菩萨修慈愿,悲愿使人因厌世而出离生死轮回,慈愿则因不厌世,而率领天人回到娑婆,将人间变成净土。  目前是玄奘研究院研究生的智修法师近日表示,他现在正以“弥勒菩萨的净土思想”为题...

    智修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4048702.html
  • 大乘初期至中、后期菩萨思想的变迁

      水野弘元 著   香光书乡编译组 译  初期大乘时,行者策励于修行波罗蜜,菩萨思想达到巅峰;  中期大乘时,开始对菩萨与佛陀作思辨性、哲学性的探讨;  中国佛教则创设菩萨五十二阶位,菩萨思想已脱离原貌。  释尊的传记与释迦菩萨  如前章(编按:见本刊第七十一期,页 112-130,〈从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所述,大乘佛典之所以称为“菩萨藏”,可能由于大乘是以菩萨思想为中心而开展出来的吧!所谓...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644472.html
  • 《华严经》与普贤菩萨思想

    《华严经》与普贤菩萨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李富华  《华严经》是形成于2—3世纪时代的一部重要的大乘佛教的经典。研究表明,《华严经》形成的过程是经历了由单篇经向集成合编的发展,大约...相当于晋译《华严经》的{如来名号品);此后吴支谦所译《菩萨本业经》则相当于晋译《华严经》(净行品)、《十住品)的部分内容;到西晋竺法护之后,传人并译出的华严类单行经就越来越多,至唐初,据唐智升的《开元...

    李富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410462809.html
  • 菩萨、慈悲与布施(一)

      菩萨、慈悲与布施(一)   作者:学愚   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特色,其核心之一就是慈悲,其社会实践就是布施。菩萨思想在上座部佛教经典中就已经出现,但主要用来阐述佛陀前生的事迹,另外,...才能觉悟到自他不二而利他自利。菩萨思想和慈悲精神一贯于整个佛教思想及其发展的历史,是佛教社会人生实践的根本依据,主要表现于行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布施行为中。本文以大小乘佛教经典为依据,[1]论述佛教菩萨...

    学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81467241.html
  • 梁武帝“皇帝菩萨”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2)

     三、佛教徒的自觉、无佛感与菩萨思想的影响  (一)佛教徒的自觉与无佛感  北朝佛教徒的自觉与无佛感,来自北朝特殊的政教环境  与佛陀观(注72)。北朝佛陀观的背景,见于魏收(506~572)  的《...意识下,“皇帝即当今如来”的信仰,也不免受到动  摇。笔者认为在“无佛感”的意识下,除了兴起往生现在西  方阿弥陀佛净土信仰以外,大乘菩萨思想菩萨戒行的传布  ,也开出了“菩萨信仰”的新方向。梁武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4245414.html
  • 永兴法师:面向世界的中国佛教

    没有汉僧向他们宣扬呢?他们是多么渴望能够直接了解汉传佛教中大乘菩萨思想的精髓与要义。日本佛教对汉传佛教经典及其重要文献的整理、汇编,并再次辗转英译等堪称功不可没,为西方人了解汉传佛教提供了一种最佳途径。日本禅宗虽独树一帜,但未能完全摆脱中国禅宗的风格,无形中仍有一种弘扬中国禅的味道。密宗其形式迥异,但仍为中国大乘佛教八宗之一,其中所蕴含的大乘菩萨思想与终极目标殊途同归。如今密宗在欧美国家较为流行,这...

    永兴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503984065.html
  • 有部菩萨行之探微──以四波罗蜜多之成立为主的研究

    理念  四、波罗蜜多  (一)波罗蜜多义  (二)有部“四波罗蜜多”之成立  五、结     论  【参考文献】  一、 前 言  以解脱道为主的部派佛教中,蕴含著许多有关菩萨思想。这些菩萨思想不但表现出不同于大乘的菩萨特性,更显示出菩萨思想的先驱轨迹。因此当我们在研究如何成佛的菩萨道时,部派的菩萨观是不容忽略的。然而在众多的部派中,有完整的菩萨思想体系,甚而能开出一具体的菩萨行道者,莫过于强调...

    释如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3545924.html
  • “观音信仰”在世上流传的情况

    “观音信仰”在世上流传的情况  李景邦  “观音” 是印度佛教 (大乘) 所致力宣扬的“大乘菩萨”之一 [ 其他的“大乘菩萨”还包括弥勒 (贯穿大、小二乘)、文殊、普贤、地藏、大势至、虚空藏、日光、月光、法藏、常啼、常不轻、善财 (童子)、维摩诘等等 ],由于佛教中的“菩萨思想菩萨精神”是随著“大乘佛教运动”的崛起 (公元 1 世纪前后;佛陀释迦牟尼入灭后约500 年) 得到重新提倡,而“菩萨...

    李景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43158143.html
  • 净土宗独有的内在条件

    本愿思想的展开和他力救济论   《无量寿经》之本愿数,自初期到后期渐次增加,即自二十四愿增至倍数的四十八愿。本愿为大乘菩萨思想的根干,净土不过是把它特别强调而已。所以本愿的研究于净土的意义特别重大。 ...能确立信心。  《无量寿经》共有汉译、吴译、魏译、唐译、宋译等异本。看初期形态的汉译和吴译,都以见佛思想为中心。就是说,于临终时“见佛”来迎并且把他带至净土;但后世的净土教徒好像忘掉了这一基本原则。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22967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