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持的重要 佛法教典所说,凡讲行持,离不了信解行证四字,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信者,信心也。《华严经》上菩萨位次,由初信到十信,信个什么呢?信如来妙法,一言半句,都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言语,...什么人都有一些典章注解,如《心经》《金刚经》《八识规矩颂》,乃至《楞严经》等,其中有些人只是要鼻孔,虽然注了什么经,而行持反不如一个俗人。说食不饱,动作行为,有内行外行之分。“内行”要定慧圆融,“外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73169466.html
-
三刀和尚[名健]遇一行禅师,[禅师]指曰:“观汝一身似火喷,头似沥血,此为头与身戾,终不免白刃之患;况目暴而露,眉粗而逆,宜修戒变相为吉。”
健云:“我终身守己善道,忍辱无嗔,有何杀...
佚名
|命运|命相|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3/1004048368.html
-
http://www.fjdh.cn/Item/30156.aspx
-
一生行持精严 临终瑞应往生
——记比丘尼通愿法师
通愿法师(1913—1991),俗姓翟,祖籍山东,其父曾任国会议员、监运使、奉天省省长等职,母亲卒业于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校长。后来,其父母也先后出家。她于1937年毕业于北平大学经济系,因听讲佛经,历时二年,深有省悟,顿发出世大愿,于1940年依慈舟老法师披剃出家,并依止开慧尼师潜心修持。
...
昌臻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2349099.html
-
从善导大师的行持评日本本愿法门 龙昂居士 (编者按)龙昂居士,法名隆盎,现年62岁,196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主要已出版的学术专着有《天然气工程手册》及《天然气...净土真宗的教门,是日本僧人源信及法然曲解佛经而创建的邪门。他们称创建此教门的主要根据是善导大师的《观经四贴疏》等着作。善导大师言行一致,现在我们从善导大师的行持来看本愿法门是如何全悖善导大师本意的。 ...
龙昂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74163505.html
-
不容。佛答阿难问师生本分,经文至此告一段落。
二、师生之行持
(一)末世兴恶
1、世人四恶
观末世人,诸恶人辈,不忠、不孝,无有仁义,不顺人道。
这一段文长,现在我们分...檀越之恩。求证佛道,必由报恩心始,发于衷者,必有其行,自行、化他、修道、研经、善行,皆为报恩济苦耳。经文:“当持经戒,相率以道。”经论是印证知见的标准,戒律是修正行为的依据,修行人必须明经守戒,断恶行善...
净空法师讲述
|尊师|礼仪|因果|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3/06253136658.html
-
一生行持精严 临终瑞应往生——记比丘尼通愿法师 通愿法师(1913—1991),俗姓翟,祖籍山东,其父曾任国会议员、监运使、奉天省省长等职,母亲卒业于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校长。后来,其父母也先后出家。她于1937年毕业于北平大学经济系,因听讲佛经,历时二年,深有省悟,顿发出世大愿,于1940年依慈舟老法师披剃出家,并依止开慧尼师潜心修持。 法师一生,以华严为宗,戒律为行,净土为归。深感末法僧团...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1252901.html
-
就是说有的人很谦虚,认为自己的行持不好,不敢受五戒,确实是个问题。如果杀、盗、淫、妄、酒还继续做,确实没法受五戒。但如果光认为自己都做到五戒,和五戒要求一样了再去受戒,这样人存不存在?他是不存在的,不可能的。都是受戒以后,有了戒体,他才能从里到外防恶止非,才能更好地去行持佛法。我们为什么对自己没有约束力呢?为什么做得不好?就因为我们没有受戒。因为受戒他其中有戒体,有戒体以后就能防非止恶了,...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9/20291190385.html
-
若看到某些人知见不正、行持不严,怎么办?
道安法师答:对于这个问题,我要奉劝你,真正有修行有道心的人,印光老法师说得好:我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自己是凡夫。看好人是菩萨,这个好理解,那看恶人也是...所以见一切人都是菩萨。看自己不如人家,是凡夫,我们修持就从这里为起点下手。我们修行用功有二个问题要注意:我们修行,对自己要修清净心,清净心没有一个坏人;对一切众生要修平等心,一切众生无有高下之分。这二...
灵岩山佛学院道安法师
净土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21192811132.html
-
领纳戒法于心 解行必须相应——虚云老和尚论受戒及行持戒律 作者:何小平 一、发心决定得戒品位的高低 发心,本义是说发誓愿以求一切诸佛种子之无上菩提心;平常说的发心,其实说的是一种誓愿,亦即...,总相为体;行无别行,履相成行。是故行人最要深研戒相。此所谓戒相者,即是律中所明持犯等相。”(《虚云和尚法汇年谱集》,p400)一切善业等事,如法当行不行,就叫止犯,如法当行即行,即名作持;若一切恶业...
何小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90560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