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法有所谓的闻思修证,就见法来说:实际上,闻思就可以见法。像在二千五百年前,我们看到很多的圣弟子,实际上都是在闻思佛陀说法的当下就见法了。所以见法并不是那幺难,主要的是自己的出离心、菩提心是不是当时因缘成熟了。当时的因缘成熟,光是闻思的当下,就绝对的可以见法。因为佛法总括的讲不外:无常、苦、无我三法印,人人都知道无常,但对无常却没有生起怖畏,主要的问题就在这里。没有怖畏,自然就掉以轻心、得过且过...
张大卿 弘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0347746.html
-
如何“见法涅槃” 释从信 所谓“见法涅槃”,又叫现法涅槃,见法涅槃就是见法趣向涅槃,就是现观一切法无常而趣向寂灭涅槃。 见法涅槃的“见”有二义,一者观义,眼见色就是用眼观一切色,也叫做见法。若耳听声,就是用耳观一切声,也叫做见法。若鼻嗅香,就是用鼻观一切香,也叫做见法。若舌尝味,就是用舌观一切味,也叫做见法。若身触细滑,就是用身观一切细滑,也叫做见法。若意分别诸法,就是用心观一切诸法,也...
释从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1166188.html
-
“哪里能找到佛陀?”
佛使比丘答:
佛陀说:“见法即见如来(Tathatata),未见法的人无法见如来。一个未见法的人,即使他紧抓如来的袈裟,也无法见到如来。”(泰本巴利藏第25册,300页)。
这意思是佛陀不存在于色身,而存在于佛心中的德行——(法),必须先见到“法”...
佛使比丘
一问一智慧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9014611212.html
-
赵朴初答:是的。那是辽代建的塔。砖上刻着一首缘起偈(偈,是偈陀Gāthā的简称,意思就是诗或颂):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露盘上刻的是这首偈的梵文。其实,不只是这座塔,古代佛塔一般都刻着这首偈当作舍利供奉。因为佛说过"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所以这首偈被称为法身舍利偈,这也是说明缘起教义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缅甸近年拆修一座古塔,砖上也...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21335810684.html
-
2009年3月27日上午9点,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新闻发布会在无锡灵山梵宫如是堂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生法师在致辞中提到,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主题是“和谐世界,众缘和合”。佛教重缘起。佛经中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缘起论正是佛教的核心和基石。诸法因缘生灭,佛法依缘成就,和谐世界需要众缘和合,这个主题不仅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契合了佛教教义的核心内涵,也符合国际范围内...
佚名
|世界佛教论坛|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3/20421337156.html
-
见 法
/明法比丘
见法是表示从名色法(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见到诸法实相(无常、苦、无我),在经典上,见法者表达他们的悟境有雷同的定型法句:“所有集法(samudaya-dhammam因缘所生法),皆是灭法(nirodha-dhammamc坏灭法)。”“见法(ditthidhammo)、得法(pattadhammo)、知法(viditadhammo)、入法(pariyogalha...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2252515.html
-
问:如何是一心三观 ? (终南山定慧师)
月溪禅师答:从前有一个止观法师问慧海禅师:一心三观义如何?师曰:过去心已过去,未来心未至,现在心无住,于其中间,更用何心起观?曰:禅师不解止观。师曰:座主解否?曰:解。师曰:如智者大师说止破止、说观破观,住止没生死,住观心神乱;为当将心止心?为复起心观观?若有心观,是常见法,若无心观,是断见法,亦有亦无,成二见法,讲座主仔细说看。曰:若如是问,...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255710978.html
-
敲木鱼是出家人的必备课操,他隐含了极为高深和浅而易见的佛法,但又不为人所识。
木鱼喻雌性,木棒喻雄性,木棒敲木鱼喻雌雄相配,因缘相合,因缘起则生万物,敲木鱼则听见声响,喻雌雄合则生后代,符合: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则见佛。
敲木鱼可听见声音,不敲时则声音没有,但是本心不是因为有声音才存在,没有声音就不存在,本性是真实存在不变的,不因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听见声音则是听有,没有声音则是听空,符合:...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14975531.html
-
深刻的体验之后,才会渐渐理解。 二、戒禁取,就是遵守错误的或不适当的戒条,虽然它不是见法很重要的关键,但戒禁取为障碍我们破“身见”舆“疑”,因此这仍然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梵语尸罗,意为防止身心的过失。‘...,‘阿含经’说:“没有破离贪,不可能入初禅。” 3、是道共戒,郎开悟见法以后,掌握了戒律的精神。 举例来说,佛陀时代没有烟草,当然未制订戒烟这一条,如果你认为:“我受菩萨戒,戒条中没有明文规定不准...
罗无虚讲 蔡惠明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52363713.html
-
产生了很多的疑惑:如果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无的、一切都不可得的,那么,既然无我,何处有个我去追求知法、见法?还有没有必要去追求知法、见法呢?最后,他决定就这些问题前往请教阿难耸者。一按:关于阿含经中...集圣谛所要阐发的义理。 三法印所述的只有其㈡而不及其㈡,就像踱子一般,少了一条腿,如何能自在走路?阐陀闻跛子法印又怎能贯通法理?阿难耸者为之补足缺乏部份,即是跛子得回失腿,当然能法理贯通,知法、见法,得...
黄兆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0363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