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27篇,用时2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世间如幻

    世间以普渡众生。在修行上,我们采取“空”的方法,一切现象皆空,甚至空也是空,断除一切现象的认定,如此就可以悟入本心的空性,知道诸现象的本源。空观要以定力“斩断”定中所生的一切相与心念。很多罗汉是...都是如梦幻不实,菩萨道的修行者较常修此法。由于假观的修行不离开所面对的各种境界,因此较适合于在世间工作的居士,而空的修行似乎对出家众较适合。例如对男女间的淫事而言,修空的人可以用戒律或定力之助,不行...

    紫虚居士

    |止观|智慧|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1/0910457523.html
  • 世间如幻

    进入如幻的有相世间以普渡众生。在修行上,我们采取「空」的方法,一切现象皆空,甚至空也是空,断除一切现象的认定,如此就可以悟入本心的空性,知道诸现象的本源。空观要以定力「斩断」定中所生的一切相与心念...本质上都是如梦幻不实,菩萨道的修行者较常修此法。由於假观的修行不离开所面对的各种境界,因此较适合於在世间工作的居士,而空的修行似乎对出家众较适合。例如对男女间的□事而言,修空的人可以用戒律或定力之...

    紫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845643.html
  • 四面立身千手观音像从福建运抵重庆罗汉寺(图)

    观世音、千眼千臂观世音等。据佛教典籍记载,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世间。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千手观音的形象,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

    佚名

    |佛教资讯|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8/13280789113.html
  • 密宗法义精要(五):明解脱道之胜利

     戒是南针道金绳   修智慧度内分五:识善恶、明因果、临境正知不倒、识障盖,能方便对治、修令般若时时现前。   静则一念不生 动则万善相随   静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   却来世间 犹如梦中...六道苦、忏黑修白等,各科观察思惟;然后从皈依三宝起,修学究竟最深法门止;更于五戒、小戒,菩萨戒十八条,及密乘戒十四条,毅力守护,此为造因。后得菩提正智,是所求得果也。是故当知,因中之行,即是果上之德...

    西藏根桑泽程仁波车

    密宗法义精要|解脱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9/10373129767.html
  • 净空法师谈四念处

    身心康泰。   △ 四念处之观身不净,是令对于身体不要过分爱惜。打破身见即能破我执,才能离开世间,往生极乐世界。   △ 凡是血肉之身均不干净,小乘佛教有九不净观之说。即以选世界小姐而言,各国佳丽均系代表人物,真有沉鱼落雁之容,然而除去一张表皮外,身内只有血肉筋骨,污秽充满,死后不到三天即恶臭充鼻。所以《起信论》说:“应世间一切有身,悉皆不净,种种秽污,无一可乐。”   △ 观受是苦,受是领...

    净空法师

    |四念处|止观|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08223233495.html
  • 释尊八相示现

    八相示现是佛陀一代的史迹,简述于下:   一、降兜率——先住于兜率陀天内院,欲降生人间,先五项合宜之机,即时间、地点、国家,家庭及父母,然后下降人间。   二、托胎——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莲花,降入母胎。   三、出生——公元前六二三年五月月圆日,在蓝毗尼园,从摩耶夫人右胁出生。   四、出家——年二十九岁,世间无常,欲追求宇宙人生真理,解脱生死痛苦,离开王宫,入山修道。   五、降魔——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55540468.html
  • 重庆罗汉寺迎7.5米红木千手观音 耗资80万

    ”。据佛教典籍记载,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世间。唐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供奉,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记者丁香乐 ...

    佚名

    |佛教新闻|台湾|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8/13363389180.html
  • 正知正见——阿含解脱道次第之五

    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旃延!如实正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这几段经文与前面有重复,主要是...观者,是名正见。正故生厌,生厌故离喜、离贪,离喜贪故,我说心正解脱;如是耳、鼻、舌、身、意,离喜、离贪,离喜贪故,比丘!我说心正解脱。心正解脱者,能自记说:我生已尽……三 《杂阿含经》 三九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0548038.html
  • “佛法无边”的意义

    无边”――以正见为导的中道缘起,是如何不落于二边呢?在《二六二经》中如是云:“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迦旃延!如实正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迦旃延!如来...无边”的正义,是指依于缘起法而开显不落二边的中道,中道才是“佛法无边”的真实义。以下我们将引据几则原始圣典来说明“佛法无边”所要阐扬的中道缘起。 首先让我们看看佛陀成道后为五比丘最初说法的...

    法味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4152426.html
  • 《中观论》大意

    是性空等。一、世间(苦)有三品:一、六情品,二、五阴品,三、六种品。这是世间苦果,有情生起苦果,就是得此三者。本论所说的,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次第不完全相同,却是『杂阿含』的本义。六处、五蕴、六界和合,名为有情。这像『舍利弗毘昙』、『法蕴足论』,都是处在蕴前的。这是有情的苦体,世间苦的自性空,所以有此三品。二、世间集有十二品(从观染染者品,到观业品),这又可分三类:初五品,明惑业所...

    印顺导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90653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