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篇,用时2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观论颂讲记’导读

    没有一法从三界去向涅盘。后二十五四谛是性空。一、世间(苦)有三:“六情品”、“五阴品”、“六种品”。二、“世间集”有十二,“观染染者品”、“三相”、“作者”、“本住品”、“观然可然品”,说三毒、三相(有为相)业受报的人法皆空。“本际品”、“”明生死流转;观察无三际,非四。“观行品”、“”、“有无”、“观业品”、“缚解品”,明行事空寂,显示世间集...

    黄国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4549008.html
  • 性空及唯识佛教缘起所展开的契机

    四句,不久也终于被承认。要知实有实无的作者业,虽不可得,但如幻的作者业,是不可不承认的,如果这也否定掉,那就要与实有实无者,同样的陷于颠倒邪见中。所以圣龙树在中观论的作者中,否定了实有实...,就是否定。而这论理,在中观论观苦的第二偈中,把他倒转来说为:“苦若自作者,则不从缘生”;由此导出了“若从缘生,则非自”的思想。我想无著菩萨造显扬论...

    演培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4254820.html
  • 《中论》各品大意

    可得。“六种品”主要破众生认为能生诸法的六大是实有,认为能生诸法的原素是实在的有。今言此能生诸法的六大也是一种因缘法,是无自性没有真实的实体。  “观染染者品”、“作者”、“观然可然品”三主要...三相”能够对佛说“生住异灭”四相的意义得到正确的理解,从而正确修学佛法得到解脱。  作者:本主要从法与法的作者是实有还是实无的问题上讨论诸法的无自性问题。我们一般人总认为人能业,由业来...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5969576.html
  • 《中论》诸品大意

    通过学习“三相”能够对佛说“生住异灭”四相的意义得到正确的理解,从而正确修学佛法得到解脱。  八、作者  本内容提要:  本主要从法与法的作者是实有还是实无的问题上讨论诸法的无自性问题...人们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佛说的业报自作自受的哲学思想理论。本通过对作者法之间的相待关系说明业报是自性空寂不可得。破除了一般所说的业报能够让众生轮回生死的定执定见。  九、本住品  本内容提要: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74154678.html
  • 印顺大师著:中观今论(1)

    界以后,说明相应行与不相应行的三相,本于阿毗昙论的次第;如‘阿毗昙心论 ’。“作者”、“本住品”、“观然可然品”,明作者、受者的不可得 ,这更是‘阿含经’的根本论题了。与上二合起来,即是论究惑招有为,与即受果的道理。四、“本际品”,引经以明...

    印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1844155.html
  • 印顺大师著:中观今论(3)

    真 如法性等说,真如十二名中,没有称为体的。现存的龙树论里,也没有以体为本 体、本性的。此中体、、力,三者合起来说,别处也不曾见到。然在‘中论’ “作者...没有本来如此的定性。所以,遇善习善可升天,遇恶习恶即 堕地狱,乃至见佛闻法,积习熏修,可以成佛。‘中论’“四谛”说:“虽 复勤精进,修行...

    印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2044157.html
  • 汉译本“中论”初探(2)

    有分析为三、四面的情形。)“去来”说: “去者则不住,不去者不住,离去不去者,何有第三住?” “去法即去者,是事则不然;去法异去者,是事亦不然。若谓于去法,即为是去者,作者业,是事则为一。若谓...等亦灭。”(“颠倒”) “生住灭不成,故无有有为,有为法无故,何得有无为?”(“三相”) “若堕于无因,则无因无果,无作者,无所用作法。若无等法,则无有罪福。罪福等无故,罪福报亦无。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945482.html
  • 从文殊法门看《中观论颂24?1—6》(1)

    这些问题可以简化:如果一切法空,那么四圣谛、佛法僧三宝、因果罪福、一切世俗法,都会遭到破坏。  但是这样的疑虑,在〈作者〉第8与〈观业品〉第17,[1]已经大致说过,而且是论主本身在表明:如果异...”的影子;如果能理解“文殊法门”,乃至“般若法门”,对解读第24的思想,可能是不能忽视的线索。  关键词:文殊法门;一切法空;假名;缘起;中道  一、前言  〈四谛〉第24,是《中观论颂》中最长...

    郭忠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246882.html
  • 从文殊法门看《中观论颂24?1—6》(2)

    ----------------------------------------------------------------------------  [1]  〈作者〉第8(本文所引《中... 《中观论颂》〈四谛〉第24的关键词,应该是:空(一切法空)、二谛、缘起、假名、中道。而在第24品第18颂,缘起、空(性)、假名、中道,四者被认为是相等的;在34个颂文里,龙树采用这几个概念,共同...

    郭忠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246883.html
  • 从文殊法门看《中观论颂24?1—6》

    《中观论颂》,这种情形,并不多见。  2.这些问题可以简化:如果一切法空,那么四圣谛、佛法僧三宝、因果罪福、一切世俗法,都会遭到破坏。  但是这样的疑虑,在〈作者〉第8与〈观业品〉第17,[1...------------------------------------------------------------------------------  [1]  〈作者〉第8(本文所引《...

    郭忠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347705.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