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合而生诸法。因此,通过学习“五阴品”可以正确理解五阴生诸法的意义所在。 五、观六种品 本品内容提要: 本品主要从组成器世间的六大而言,有外人主张组成这器世间的六大是真实的存在。今论主在本品中就是...是否有质存在。可是论主在这“观六种品”中破虚空相有实相,说明虚也是一种因缘法而已。既然自己都没有实体,岂能为他法作相?因此说虚空等六大并不能为诸法作相。众生只所以能见诸法有存在相,那只是众生自性上的一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74154678.html
-
可得。“观六种品”主要破众生认为能生诸法的六大是实有,认为能生诸法的原素是实在的有。今言此能生诸法的六大也是一种因缘法,是无自性没有真实的实体。 “观染染者品”、“观作作者品”、“观然可然品”三品主要...此五阴法应当各有其自体;如果说五阴法各有自体者,那五阴法就不能和合而生诸法。因此,通过学习“五阴品”可以正确理解五阴生诸法的意义所在。 观六种品:本品主要从组成器世间的六大而言,有外人主张组成这器...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5969576.html
-
没有一法从三界去向涅盘。后二十五品,观四谛是性空。一、观世间(苦)有三品:“观六情品”、“观五阴品”、“观六种品”。二、“观世间集”有十二品,“观染染者品”、“观三相品”、“观作作者品”、“观本住品”、...”:“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观六情品”:“见不能有见,非见亦不见,若已破于见,则为破见者。离见不离见,见者不可得,以无见者故,何有见可见。”,去与去时,见与见者,都是相依...
黄国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4549008.html
-
是性空等。一、观世间(苦)有三品:一、观六情品,二、观五阴品,三、观六种品。这是世间苦果,有情生起苦果,就是得此三者。本论所说的,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次第不完全相同,却是『杂阿含』的本义。六处、五蕴、六界和合,名为有情。这像『舍利弗毘昙』、『法蕴足论』,都是处在蕴前的。这是有情的苦体,观世间苦的自性空,所以有此三品。二、观世间集有十二品(从观染染者品,到观业品),这又可分三类:初五品,明惑业所...
印顺导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90653641.html
-
rdquo;与“ 不去”。此下别观四谛。二、“观六情品”、“观五阴品”、“观六种品”,即观察六处、五蕴、六界的...也不出于中实与中正。中实,本以正观缘起性而远离戏论的寂灭为主。这中实的寂灭,从实践的意义去说,即是不着于名相, 不落于对待。一、不取著名相:这如‘大智度论’卷六说:“...
印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1844155.html
-
rdquo;是体,“德”是相。这在佛法里,批评的地方很多,‘ 中论’“观六种品”,和‘十二门论’&...时相性空,观待而有三世,似有始、终、中而实是虚诳不实的。空间,即缘起法幻现的六方扩展相。自性见者对此缘起幻现的空间相,不能了知,依六方扩展相而或执有边、或执无边,有边无边都不可能。执有自性见而推想占有...
印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2044157.html
-
俯拾即是,可以说是龙树最常用的论证法。 除此之外,利用能所二法之相依相待而不相离,以论证其中一法之不能独存,这也是论主所常用的归谬法之一型。姑暂名之为“能所相待法”。如“观六种品”说: “相法无有故...其他如“时外道”、“方外道”、“顺世外道”等也是印度持自性见的哲学流派。至于西洋哲学中持有自性见之本体观的哲学家更多,唯心论者、唯物论者都是其中之一类。柏拉图(Plato 427-347 B.C.)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945482.html
-
”、“破涅槃自性见”罢了,龙树固未尝破“四谛”与“涅槃”也。
此外,龙树在《中论》〈观六种品〉中也运用了一套...ldquo;中论为阿含通论”。在中国佛教极其保守的环境之下,印老当时提出此一创见,真可谓石破天惊,不同凡响。
笔者研究“中观”思想之初,即深受印顺法师此一主张的...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745982.html
-
的功夫才行。而为了帮助人们进行实证,《中论》对此进行了分解,它的二十七品分别从二十七个方面介绍了中道观的观法。这二十七个方面是:观因缘品、观去来品、观六情品、观五阴品、观六种品、观染染者品、观三相品、...时候就不能再称第七识为“末那识”了;前六识可以对一切事物产生反应,通于三性。这段文字相当清楚地揭示了唯识宗的心性观:善恶与无记都是凡夫境界,只有证得了阿罗汉及其以上的果位才是对...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5151853.html
-
」是相。这在佛法里,批评的地方很多,『 中论』「观六种品」,和『十二门论』「观有相无相门」、「观一异门」等,都 曾论评过。本来,诸法是离相无可相,离可相无相的。如长颔、两角等为牛相, 我们唯从此等相而...前前的对于后后的有影响,即有熏习。相虽不即是性,但由不断的 [P149] 起作,即由相的积习而成性。从微至着,从小到大,都有此由相而成性的意义。 所以,性不是固定的、本然如此的。依中观说:人之流转六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3571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