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真空论》中所说:"譬如幻化人,非无幻化人,幻化人非真人也。"正是由于肯定了这种如幻的假名,龙树才得以在"空"中安立世间的万事万物,不至于陷入虚无主义。如《中论·观四谛品第二十四》所说:"以有空义故...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有空义,一切法不成。"(《中论·观四谛品第二十四》)"若人信一切;若人不信空,彼不信一切。"(《回诤论》) 三、"空"的论证 如前所说,龙树的"空"的根本涵义是"缘起无自性...
桑靖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0253529.html
-
、哲学、思想的最显著的特征。 中观派的创始人和奠基人龙树是佛陀灭后第一个重要的大乘佛教学者,他的主要思想体现在《中论》观四谛品第二十四:“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后文又作了...无自性,无自性故空。”龙树在其《中论?观四谛品第二十四》中的谒颂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这即是说,世间万事万物(即“法”)是在各种条件完备的情况下而形成的,因而万事万物...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14374414.html
-
也要破。《中论·观四谛品第二十四》说∶“涅盘与世间,无有少差别;世间与涅盘,亦无少差别。涅盘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亳厘差别。”涅盘与世间法都是缘起的,是无自性的,无有实际的存在,这样在般若... 三论宗是以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三种典籍为理论依据建立起来的,它在印度的传承是文殊——龙树——提婆——罗罗多——青目,其传承主要是讲龙树中观学。罗什把它传到中国,传承是...
蔡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5442051.html
-
………………………………………………………………………28 【参考书目】 关键词:二谛 世俗谛 胜义谛 顺胜义观 我空观 法空观 前言 《中论》〈观四谛品第二十四〉提到:「诸佛依二谛,为众生...依据,而研究范围除了以《中论》〈观四谛品第二十四〉外,也参考了印顺导师《中观今论》,《成佛之道》,《中观论颂讲记》等相关著作,并旁徵《大智度论》等经证,以期能对圣龙树在二谛教理阐述上,有更完整之了解....
释德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51055746.html
-
四谛品第二十四 观涅槃品第二十五 此二品观法相无我。观法即于一切法作种种分析观察。观四谛法中的灭谛,本即无相涅槃,但对苦、集、道三谛而言,故亦即是法相。观涅槃即是观究竟寂灭的无相法。此与...掌握要点。 破因缘品第一 总别观因缘、所缘,增上缘等生果义,从空间明彼此相待不可得。以人们平时起种种分别,构成思想,施设名相,其根本条件在有彼此。因缘生果,谓从彼因缘得生此果,必须先有彼此相待...
方 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3256531.html
-
)因此,智者以三谛观点解读《中论.观四谛品》第18偈颂之颂文,确有值得商榷之余地。日本学者田村芳明曾就此提出质疑:「天台表示其出典在龙树《中论》的〈观四谛品第二十四〉。但其处唯有二谛说,而没有三谛说」...观四谛品》的「缘起性空」之二谛中道思想,成为中观宗的正义。然而,智者大师依于佛教其它经典的三谛说(详后),将本品第18颂诠释为「空假中」三谛,似与中观宗之本意不符。以下,笔者将从「谛的量化」、「谛的...
刘嘉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35871064.html
-
(3)“名身”为名词,“句身”为完整的句子,“文身”指单字或梵文中构成名身的字母。参韩廷杰《唯识学概论》202页。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初版。 (4)《中论》观四谛品第十八偈:“众因缘生法,我说...从今听为破外道故,诵读外道书”,事见《十诵律》明杂法之三(29)。 正如《中论》所说的:“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观四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5042798.html
-
能断无性 【观四谛品第二十四】 若一切皆空 无生亦无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以无四谛故 见苦与断集 证灭及修道 如是事皆无 以是事无故 则无有四果 无有四果故 得向者亦无 若无八贤圣 则无有...中观论手钞本龙树菩萨著 姚秦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译 【观因缘品第一】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
龙树菩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2746138.html
-
有差别?一般都关切于《中论》二谛的探讨(〈观四谛品第二十四〉第八~第十偈颂),在学界如平川彰先生认为“胜义”和“胜义谛”二者不同,世俗与世俗谛亦然(平川彰著、许洋主译,〈世俗谛与胜义谛〉,《印度的佛教...说一切有部的这一系统所传的《阿含经》是有谈到二谛思想,虽然在说一切有部所传诵本――《杂阿含经》与《中阿含经》中,尚未见到探讨二谛思想的内容。 71 如《大品般若经》卷7,〈无生三观品第二十六〉﹙大正...
释如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647569.html
-
观有无品第十五;观缚解品第十六;观业品第十七;观法品第十八;观时品第十九;观因果品第二十;观成坏品第二十一;观如来品第二十二;观颠倒品第二十三;观四谛品第二十四;观涅槃品第二十五。斯为中论之二十五品名...便是不倒,又向何处找倒?故澈底观察,诸法实相中如来及颠倒皆不可得。二、观法相无相:即二十四观四谛品与二十五观涅槃品。观法、谓于一切法作种种分析观者,即四谛法;四谛中的灭谛,本即无相涅槃,但对苦、集、道...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3252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