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可信度低的资料不可能帮助我们获得适当的结论。佛法重在自观感受、念头,以如实了解三毒(贪嗔痴)因缘。一个修行者如果对自身感受、念头或动机有丝毫自欺欺人或不愿面对事实的态度,则对因果之推演将有阻碍。 ...
翁俪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3951724.html
-
而「心行息出息」,《选读》作:「使心行寧静著」,而元版翻成:「止心行」是最不清楚的。4)心行止息,依据 DN.22,此段应是表示安住於受,随观感受,与第七次第不同。「安住於受,随观感受」是如佛说:「安...;SA.813作意行。2)心行,依据 DN.22,此段应是表示经验乐受时,知我在经验乐受;经验苦受时,知我在经验苦受;经验不苦不乐受时,知我在经验不苦不乐受。此為安住於受,观照内外受的次第。3)SA....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1549342.html
-
│ │ 则一并注意曲伸、起落、往来。
│ ├观受:深观感受的实况。“乐受”的执取为苦,
├─正念 ──┤ “苦受”为实苦,“不苦不乐受”为无常苦。
│(四念处) ├观心:检证心的实况是贪、嗔、痴或无贪、无嗔、无痴。
│ └观法:知此时此刻为欲贪向...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1250320.html
-
正念的所缘境丢失了,能够觉知而回转过来,能够对治昏沉。我们要知道眼前正在做什么。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在南传的四念处,观身体,是紧张,还是放松,或者走路是怎么样的,观心理是怎么活动,观感受是痛苦...
枯木龙吟
|正知正念|念佛|佛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1/0850117471.html
-
舌识、身识、贪识、瞋识、惑识、非贪识、非瞋识、心识、入息识、出息识。
莫哥的禅法是以观感受和心念为主。而对缘起法也相当重视。实修时先以呼吸观下手,专注呼吸使心集中,二十至五十分钟,再观察感受或心念。...,三派对三藏圣典同样遵奉,唯戒律上、生活仪节略有差别。缅甸佛教僧众只有比丘、沙弥,没有比丘尼、沙弥尼、正学女(式叉摩那),但有一种近似沙弥尼的女众,剃除头发,受持八戒或十戒。
从人民信众婚丧喜庆,听...
空法师 张慈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62743132.html
-
陷溺于它,以快感满足他自己,而不愿尝试正念于它。当他这样做,潜伏在乐受的贪欲和诱惑将压伏他,行者将无能把握从感受观感受,但是感受将带他向产生链上的下一个欲望环结,导引至来生。 好象一个游泳者在激流中...能够得到智慧而不必受苦,那幺他能够在乐受观行中得到果位。但是可观察到的绝大多数人,毫无选择地祇能踏行在苦感的道上,因为我们没有受惠于那样的业力。 真的没有理由懊悔。苦受是一个有效的禅修对象,它将带领...
杰克·康菲尔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3042093.html
-
出入息
(B)四种威仪(行,住,坐,卧)
(C)照顾及圆满醒觉
(D)观不淨身
(E)九种弃尸想观
(丑)观感受
(寅)观心
(卯)观法(五分)
(A)五盖缠(贪欲、瞋恚、懈怠、掉悔、疑惑)
(B)五执取蕴聚(色、受、想、行、识蕴)
(C)六种内外入(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
(D)七觉支(觉念、择法、精进、喜...
高永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70055300.html
-
四念处也可译为念的目标。因为念须有现象为观照的目标,所以就以此现象来安定心。谈到这些现象,它们可分为四种: +身念处以念观身体为目标。 +受念处以念观感受为目标。 +心念处以念观心意为目标。...③懒惰④不安和忧虑⑤疑惑。 (23)二十一方法··①呼吸观②观行、住、坐、卧③心念分明的察照④四大、地、水、 风、火质⑤看(注十九)身观法⑥至 ⑩观察尸体九种样的腐烂⑩观察受、喜、爱的感受、非...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768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