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观论》第十一“观本际品”,“本际”的梵语是“koti”。竺法护是月支人,不知“kāundinya”是天竺的姓,而讹解为音近的“koti”,是可能的。 将“阿若.憍陈如”译为“知本际”或“了本际”...773a)。“憍陈如”(kāundinya),光宅法云的《法华经义记》说:“憍陈如是外国姓,此方无翻。”(T33.578c)唐.窥基认为“了本际”此一译名是误译,《观弥勒菩萨上兜率天经赞》指出:“梵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1560001.html
-
(T38.282b-283a)
依《中观论》第十一“观本际品”,“本际”的梵语是“koti”。竺法护是月支人,不知“kāundinya”是天竺的姓,而讹解为音近的“koti”,是可能的。
...称之为“尊者解了憍陈如”(T23.773a)。“憍陈如”(kāundinya),光宅法云的《法华经义记》说:“憍陈如是外国姓,此方无翻。”(T33.578c)唐.窥基认为“了本际”此一译名是误译,《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065878390.html
-
“观然可然品”,说三毒、三相(有为相)作业受报的人法皆空。“观本际品”、“观苦品”明生死流转;观察无三际,非四作。“观行品”、“观合品”、“观有无品”、“观业品”、“观缚解品”,明行事空寂,显示世间集...‘中观论颂讲记’导读 黄国达 本书归在‘妙云集’上编,是导师思想中十分重要的部份,导师深入龙树中观论典,融贯原始佛教的空,透彻辨析大乘三系的空义,真确理解龙树中观学,摆脱了三论、天台、及禅宗的...
黄国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4549008.html
-
去加以说明:
一、‘中论’所引证的佛说,都出于‘阿含经’。一、“观本际品”说:“大圣之所说,本际不可得&...然品”,明作者、受者的不可得 ,这更是‘阿含经’的根本论题了。与上二品合起来,即是论究惑招有为,与作即受果的道理。四、“观本际品”,引经以明...
印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1844155.html
-
《中论·观本际品》中说: 大圣之所说,本际不可得;生死无有始,亦复无有终。若无有始终,中当云何有;是故于此中,先后共亦无。[16] 证明佛说生死无始的事实。又云: 若使先有生,后有老死者;不老死...不能成立。生死前、后、同时都不可得,生死的实在性也不能成立,所以生死是缘起的存在,在无始无终中而幻现生死的轮回。并由此说明所有的因果都没有本际。在《中论·观本际品》末说道: 诸所有因果,及相可相法;...
悟 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42362663.html
-
”主要破众生六根所依住的神我,今言“神我”与众生的六根是相依相存,如果六根是五阴而有没有实体,那神我也就没依存的实体,所以神我也是没有实体本性空寂。“观本际品”主要破众生有生死本际,今言众生是从...火”能然后万物,来建立有神我主宰万物。说明“火”自性本空没有实体,火能燃烧万物也只是众生的虚妄分别而已。 观本际品:本品主要从众生的最初有始无始的问题讨论众生是本有还是始有。一般来说唯物论者主张众生...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5969576.html
-
《中论》诸品大意 一、观因缘品 本品内容提要: 本品首先从“八不”说明诸法不生不灭,自性本自空寂、毕竟清净不可得。论主主用此八不思想否定了外人所执著的诸法有生有灭的错误思想观点,教导众生...执著“四缘”生诸法是一种错误的思想理论,我们应当通学习“观因缘品”而正确认识和理解诸法从因缘而生的概念。 二、观去来品 本品内容提要: 本品论主从诸法的“去来”运动上而说明诸法无自性、毕竟空寂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74154678.html
-
也可以说人的生命是像舍尔巴茨基所说的"刹那存在"的。两者表达的同样是一种生命无常的理念。
5.生死"无本际"
龙树在《观本际品》有一偈言:"大圣之所说,本际不可得;生死无有始,亦复无有终。...一个终点,处于一个生死流之中,如环之无端,生生死死无有穷。就个体生命而言,也是无本际,同样可以用"八不中道"来观照"无本际"这样一个命题,按照佛教生命观,众生生命三世有,处于一个如环的生死流之中,...
陈全新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52988641.html
-
根身的主体我的问题,如“观染染者品第六”“观作作者品第八”、“观本位品第九”、“观然可然品第十”、“观苦品第十二”等是;其后的“观本际品”一方面指出生、老、死的不可得,再方面则就先前的各品作一小结,亦即...既无始终而不可知得,则此一切法的存在形同于无,此可由“观本际品第十一”中清楚的见及,其云:“大圣之所说,本际不可得,生死无有始,亦复无有终;若无有始终,中当云何有?是故于此中,先后共亦无……诸所有因果...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747548.html
-
观作作者品、观本住品、观然可然品、观本际品、观苦品、观行品、观合品、观有无品、观缚解品、观业品、观法品、观时品、观因果品、观成坏品、观如来品、观颠倒品、观四谛品、观涅槃品、观十二因缘品和观邪见品。根据...剩下的就只有两种方案了:性即特性、性即本来就有。如果讲心的特性,就必然涉及到心的善恶、染净问题;如果讲心的本来具足,则必然涉及善恶、染净的本有、始有问题。
事实上,中国心性论基本上都是围绕著这三...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5151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