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斥实际上象康德那样对理性的认识能力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运用抽象概念的理性思维是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实相)的,"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中论·观法品第十八》)即诸法实相是不能靠抽象概念去把握的,...戏论灭。"(《中论·观法品第十八》) 第二,龙树从"一切法空"的思想出发,打消了涅槃与世间、此岸与彼岸的界线,破除了小乘佛学的消极厌世、欣求涅槃的自利思想。他在《中论·观涅槃品》中说道:"涅槃与世间...
桑靖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0253529.html
-
“诸法无我”是佛教引导众生了悟人生、认识自我,以及整个现象世界的根本理论之一。佛教的“无我”理论,最初是针对众生的“我执”而提出的,即所谓“因破我法有无我”(《中论》“观法品第十八”)。佛陀认为,人生充满了烦恼和痛苦,人生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无不给人带来无尽的烦恼和痛苦,而所有这一切都根源于有“我执”。“我执”表现为四种状态,即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佛法中...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1943053.html
-
“诸法无我”是佛教引导众生了悟人生、认识自我,以及整个现象世界的根本理论之一。佛教的“无我”理论,最初是针对众生的“我执”而提出的,即所谓“因破我法有无我”(《中论》“观法品第十八”)。佛陀认为,人生充满了烦恼和痛苦,人生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无不给人带来无尽的烦恼和痛苦,而所有这一切都根源于有“我执”。“我执”表现为四种状态,即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佛法中称之为四...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1251012.html
-
创生伊始,便具有了强烈的现世批判色彩,同时也成为佛教立教的最核心理念之一。
佛教的“无我”理念,同时也正是针对众生的“我执”而提出的,即所谓“因破我法有无我”(《中论》“观法品第十八”)。人生...
姚彬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63184593.html
-
彼遂发愿生于无佛与声闻之世界。此如《中论》(观法品第十八·第十二颂)所云:
若佛不出世 佛法已灭尽 诸辟支佛智 从于远离生
依此基础,于无轨范师及亲教师之情况下,(准辟支佛)则成自生比丘...善说喜宴》(法王文集第一函,英译收入The Nyingma School of Tibetan Buddhism第一部份,Wisdom 91年版)中第三品第九章及第四品第十一章,为法王于分别详论共因乘...
敦珠宁波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85957211.html
-
九七),《大正藏》第一册,第五七八页中。 [15] 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大正藏》第十二册,第五二四页上。 [16] 龙树:《中论》观法品第十八,《大正藏》第三十册,第二四页下。 ...] 这就是说,在小乘经中,十八界——凡夫所见闻觉知的假名缘起法都还是暂时方便说为有的,因为小乘佛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断烦恼,其主要方法是如实了知人无我,要到小乘学人回小向大时,佛陀才会对其开示法亦无我的...
吕新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3074005.html
-
是名佛所说。"虽空不断,故业果不灭。 以上从第三品至第十七品,观世间法竟。 以下从第十八品至第二十五品,观出世间法。 观法品第十八 此品以观诸法无我,总观所观诸法。 佛说法时,有时...,均为能观。 破六情品第三 破五阴品第四 破六种品第五 此三品初观世间法不可得,六情即六根,六情,六尘生六识,是指十二处、十八界。六种即六大,地,水,火,风、空,识。此为有情世间之所依...
方 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83256531.html
-
译《吠陀经》)的表面否定,使人们遵循关于不杀生的教义。二是在具体的修行上针对众生的“我执”而提出的,即所谓“因破我法有无我”(《中论》“观法品第十八”)。佛陀认为,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佛祖释迦牟尼也曾非常明确地肯定过。在《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寿命品第一之二》(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中,佛陀是这样说的:“世间亦有常乐我净。出世亦有常乐我净。世间法者有字无义。出世间者有字有义。”然后,佛陀...
澄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92760777.html
-
.印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7]大正藏(第30卷,中论卷第一,中论观六种品第五)[Z]. [8]大正藏(第30卷,中论卷第三,中论观法品第十八)[Z]. [9]吕澂....生死蕴”、根本大众部的“根本识”、经量部的“一味蕴”、正量部的“果报识”、犊子部的“补特伽罗”,其实都体现出实体化的倾向。以犊子部的“补特伽罗”为例,《成实论》卷三《无我品第三十四》说“论者言。犊子道人...
蒲长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94061942.html
-
【观法品第十八】 若我是五阴 我即为生灭 若我异五阴 则非五阴相 若无有我者 何得有我所 灭我我所故 名得无我智 得无我智者 是则名实观 得无我智者 是人为希有 内外我我所 尽灭无有故 诸受即...中观论手钞本龙树菩萨著 姚秦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译 【观因缘品第一】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
龙树菩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2746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