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的真心,为什么不用它彻天彻地的观照一切呢?
...
星云大师
|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163042307.html
-
现代社会以市场经济与科技为主干,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向功利主义倾斜,追求物质感官的享受,放纵贪欲,为分得较大一块蛋糕而不择手段。是故,全球性的道德低落,风尚解体,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以及地震、火灾、海啸、瘟疫、战争等灾祸便接踵而至。
而对净业行人来说,在此浊世,宜从厌离心入手,观照娑婆秽土,众苦充满,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观照一切有为法的苦空无常无我,对此世间作火宅想,牢狱想,粪坑想。对...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35377576.html
-
,内有甘美的饮食,优雅的音乐,让她能很好地保养胎儿。我等大师释迦世尊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具有二种智慧、四无畏、七菩提支、八解脱、九等持和十力等无量功德,如来狮吼声传遍三界并以大悲心时时刻刻观照一切众生...,愿随尊者左右,施主亦是言而有信。尊者就把豆蔻花带回经堂,给他剃度、受戒、传法。不久,豆蔻花证得罗汉果位,具有圣者的一切境界,诸天共赞其功德,他自忖:一切功德成就来源於世尊的慈悲加持,为报佛恩,我应去...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9364917071.html
-
冥币的话,我就开了现在动辄百亿万亿面额的风气之先河。
三、敬佛不必用纸钱
佛陀是彻宇宙人生真相的圣者,慈悲喜舍,以平等性智,观照一切众生,救度无边生灵。菩萨是修学有成,志在自利利他,自度...
道坚法师
敬佛不必用纸钱——道坚法师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2/09520220669.html
-
青年一代得以登高望远。为了理解慈悲,首先需要根据佛法来引导大家认识真理。佛陀教导说,世界上没有任何绝对的真理,一切都是相对的,是有为的和无常的;我们要去除幻觉和无明的障蔽,如实地观照一切,这就是真理。 ...的人;在这里,慈悲心是一切行为的动力;在这里,充满着宁静、友爱和和谐,物质丰裕,而生命则趋向于对最高尚的理想和对终极真理的神圣追求。 为了达到这样的心灵境界,我们必须持之以恒、耐心,把心调伏。为了展示...
柏克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13939404.html
-
我们时而哭、时而笑,时而欢喜、时而难过。对于开启自己心扉的人,恨相逢过晚、相离太早;对于话不投机、心生厌恶的人,唯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若能学习以缘起法观照一切境界,则知因为有过去以来的因缘,才能和...流转。 真正有智慧的生活方式,是通达佛法中的缘起观,启发自性般若,深观一切事物的真相,如此必然不再被外境的顺逆所左右。深刻而透彻地认清生命中每一个更迭变化,接受缘起、运用缘起、不住缘起,才能游走沧海...
见办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2946483.html
-
受害,身心痛苦不堪,大声嚎叫。我等大师释迦世尊及一切三世诸佛,具二智慧、四无畏、七菩提支、八正道分、九等持、十力等无量功德,昼夜六时观照一切众生,哪些众生该以何种方法调化等,如是恒时观照著。即便是大海...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9362017063.html
-
意义上,有所得即有所执著,有所执著即有分别之心,有分别则生烦恼,烦恼因缘便生恶行及恶业,业因缘故,则有生老病死等诸苦恼。反之若以“无得正观”观照一切,一无所著,一无所依,即能应物...;无得正观”。缘起法是佛教的理论基础,《般若经》主张,一切事物(法)皆因缘而起,是没有自性的,也就是“空”。既然万法都是自性空寂的;因此对任何事物都不能执著,要做到...
华方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75754700.html
-
是罪过。自看自见,是最妙的法门。眼能自看,不向外看,便能具足五眼。但不管如何难,一定要按佛经去做,达到自在成功。 综上所述,《心经》告诉我们:要用般若智观照一切,认识到世间万物了不可得,就能心无挂碍...之彼岸,常寂光之彼岸。全文260字,经文虽短,可字字胜千斤,句句重泰山。《心经》开悟众生,由无明则明心,“度一切苦厄”是《心经》的宗旨之所在,体现佛法的殊胜意义,开导人生的智慧。济群法师所倡导的就是用...
觉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15763621.html
-
将利益扩大持久,因此未能称上智慧。 以智慧为发用的慈悲,能够明晓如何是对众生最究竟的利益,;以慈悲为本怀的智慧,能够观照一切逆境,使心安定。佛法上说“烦恼即菩提”,意思就是说,一件所谓“苦、烦恼”的...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这种清净的智慧不管对己、对人都是一种好处,否则不清净的智慧将如一把锋利的刀,可以用来毁灭一切。智慧须由清净的行为作基础,培养出安定的心,最后才能产生清净...
林敬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13669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