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两则经文,先读诵过后,再讲解经文的涵义。《阿含经》记载着佛陀对弟子们的殷勤教授、教诫,因此引文听来倍感亲切,犹如释尊现前。 9.轻松学习:禅修原来也可以是:喜悦的、无压力、快乐的、轻松的、安全的、...
释法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45040380.html
-
能断金刚般若经会开讲弁词 三时学会 韩清净 将解经文,先申略意。此有四端,别举于次。 一、总明经意。 如来说教,随机所宜。机有三品不同,教遂三时亦异。此般若经属第二时。正为不定声闻回趣大乘...,无重说过。今随文判,冠置于上。为令学者于披读时,于一一文,观知其义。知其义故,更于前后观知系属。由是经文全部纲领历然不紊,不同义趣易可推寻。又此经文,旨多深隐,若无无著世亲颂释,解了无由。今立科判,...
韩清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4752578.html
-
佛同在:禅师以《阿含经》为说法依据,而每日的晨诵,摘自《阿含经》的一两则经文,先读诵过后,再讲解经文的涵义。《阿含经》记载著佛陀对弟子们的殷勤教授、教诫,因此引文听来倍感亲切,犹如释尊现前。 9....
释法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23367973.html
-
德玉之《顺硃》四部。其经中三十心、十地之文,《合注》、《直解》,但标总目,《古迹记》中兼分细科,且其所标经文,可以证近世经文之讹;但亦有抄写之误,而记文便牵就误字强为解释之处。 乙 瑜 伽 《...甚细,下卷先以受得、护持、犯失三门总辨,然后释文。先明制意,后解犯相,多引旧疏也。 丁 律 宗 《梵网经菩萨戒注》三卷 宋慧因述,因为洛苑宝应寺沙门。注文甚简略。自序云:“此经文科释具疏,...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03764543.html
-
思议方便为用。地藏菩萨以百千方便实现自己的誓愿。㈤判教相。本经以无上醍醐为教相,具足无上的妙味。二是总示观法。三是别解经文,对本经的每一品作了简要的提示。 四、 《地藏本愿经科注》,六卷,清代灵耀撰,对本经的经文分段或分句加以注解。 五、《地藏经开蒙》,三卷,清代释品耀集。 自本世纪以来,本经开始出现白话解释。笔者推荐的有:一是《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胡维铨演述,弘一法师鉴定:二是《地藏...
星云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2147312.html
-
开本宗的先河。后传授于南岳慧思,慧思传授于隋智者大师,大师著「法华玄义’以明教相,以‘法华文句’以解经文,以‘摩诃止观’示意三观的行因,又以五时八教判释如来一代时教。至此,岂独思想纯熟,而且发扬光大,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20374453.html
-
依《心王颂》加上去的,颂中体现了傅大士的禅学思想。此颂经常被中国禅宗的禅师们所引用。101 而在《注解》中却把它用来解释《金刚经》,所解经文为: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有误,但没有更好的底本对校,所以也只好照著刊刻了。 第三、是底本有十五颂属智者作,但刊刻者认为末后三颂与经文不相干,所以就把这三颂及其它后期传本中的“大身真言”、“心中心真言”等也一并删去了。 ...
达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0942755.html
-
思想,智者大师对此部早期中国密教的经典, 仍然以“空、假、中”三观的思想来解经文,而成《请观音经疏》,但对经文中的四个咒语,却只字未提,尤其对于本经的核心“大吉祥六字章句救苦神咒”却以六道、六妙、六根等,配合“六妙门”以解之。[1] 至于他所持用的译本却未提及,然宋朝智圆对智者的该经疏又撰写《请观音经疏阐义钞》,其中所列出的咒语,大部份的中文音译字都与难提的译本相同,只有三句咒语字句颠倒,因此吾人...
释道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645399.html
-
─一二五二年)宗镜禅师的作品,此宗镜禅师的生平,全无史科可考。 金刚科仪分成三部份:经文前解经缘起部份、经文讲解说唱部分、经文后附“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说解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相当复杂,其结构如下:1.唐义净三藏法师题取经诗。2.唐太宗题焚经台诗。3.恭请十方圣贤现坐道场。4.信体常住三宝。5.解经文义,附十二句七言韵文。6.举香赞。7.缘起:叙生命苦难,强调超生死不相关之地,了鬼神觑不破之机...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948139.html
-
](卷1) 夫使空而可为,又安得谓之真空哉?纵然为得空来,亦即是掘地出土之空,如今人所共见太虚空耳,与真空总无交涉也。——《解经文》[1](卷4) 在这段话中,他清楚地说明了所谓“太虚空”、“真空...
崔炳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92358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