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很仔细,没有他的……怎么叫离喜得乐,我们已经交代过,喜悦是心理上的境界,乐,生理上的境界,所谓乐感是触受上面的境界,触受、乐感,触与受。喜是心理上的境界,它所以进一步到第三禅的时候呢,心理上平静了,离喜,只有生理上的快感,触受的境界非常快感,心理上平静了,如果一个,不管他学佛不学佛,到了三禅这个境界,这个身体的障碍呀,没有现在我们这个障碍了,这里腰酸、那里背痛,这里...
南怀瑾
三禅|离喜得乐|南怀瑾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0834406063.html
-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无明尽本性空 妄行了别名色从 六入触受爱取有 来生老死尽相同
万里晴空绝云影 满潭澄水显月明 如人渴饮知冷暖 说食助长总乏功
无...爱灭取也灭,取灭有也灭,有灭生老死都灭。这是还灭十二因缘。所以说无明尽本性空,本性空了,没有无明。
妄行了别名色从。行是妄行。识是了别。有了识之后,就有了名色。
六入触受爱取有。名色之后就有六入,...
宣化上人讲述
|心经|非台颂解|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2154112717.html
-
沉溺于外在感触所带来的触受,被牵引,忘记了实际,忘记了那能喜能悲,能乐能愁,能听能看的本来——那是不为外境所转、不因“乐受”而雀跃,也不因“苦受”而痛楚的,如如中,影现纷纭的世态,洞彻不变的一切。
...
天涯衲子
|灵山|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2/1933543048.html
-
风这个风进来,冷气进来凉到了。一凉了以后里面发炎了,火起来了;接着流鼻水了,鼻子不通了,水大不流畅了;所以地水火风在里头变化,触受接二连三太多了。
我们从娘胎生出来到现在,没有一天是舒服过的,每一秒钟的触受都是很痛苦的。但是人们没有感受到,因为麻木了,习惯了,加上智慧不够,观察不清楚。工夫能够做到离开了触受,那你就变成虹光之身了,一片光明,空灵,与虚空合一,那也就是空无边处定了。这不是理论,也不是...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2376580.html
-
苦:五蕴指的是无常的色身、无常的六根触受、无常的六根识别、无常的身口意行为、无常的意识察觉能力,这无常五蕴形成人的身心因缘,由于无常因缘,人不能随意自在;因为做不了主,所以有不能自在、不能自主的苦,人...我们体会到,我们日常生活里所执意保护的色身(色蕴)、所执意坚持的意识觉察(识蕴)、六根触受(受蕴)、六根识别(想蕴),乃至一切身口意的行为(行蕴),都不是能由自己完全做主的,为什么?因为无常力常相左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54940459.html
-
阶段,整个的生命的根本,所谓第八阿赖耶识没有完全离开身体哦,所以你碰动,他还是有另外一种触受的,所谓触受就是六尘里头色、声、香、味、触,触与法,法就是意识思想,这个灵魂的状态感受得到的,所以中阴的境界...
南怀瑾
禅|南怀瑾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1737505943.html
-
,不被第二毒箭,当于尔时,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为乐受触,不染欲乐;不染欲乐故,于彼乐受,贪使不使。于苦触受不生瞋恚;不生瞋恚故,恚使不使。于彼二使,集、灭、味、患、离如实知;如实知故,不苦不...不变的三法印。法印、真理一定是“中性的”。“苦”不是永恒的法印。若苦是永恒的真理,那就没有解脱的可能。 ◎“苦”来自于“贪爱、聚集”,苦来自于触受后产生了贪、瞋的迎拒心。而根本原因来自于愚痴、无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447854.html
-
妙音而遭猎杀;蜜蜂因贪享蜂蜜之源的花朵而缚于花丛中,闭气身亡;鱼类为鱼钩上的诱饵所欺惑而遭捕杀;大象因贪执清凉触受而步入湖中导致送命。……烦恼从五种欲妙中产生,以此漂泊于无边无际的轮回中,这五欲比剧毒更...
益西彭措堪布讲
|贪欲|轮回|解脱|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9/10301714093.html
-
自己的文字游戏中自我陶醉。 否认或逃避对现实的需求,把自己关起来“破三关 (初关、重关、牢关的“佛性”捉迷藏)充其景可以做点自囚的生理、心理实验,摘不好则可能把本来可以明明白白的五欲“触受”,弄成不明不白的“无明触受”,偏偏却又以为己经“桶底脱落”打破无意识的无明,就太冤枉此生了。 要转第八阿赖耶识,首先要转“六识”:面对“五欲”,以单纯的“意识”触受,不加入“善恶”判断,如实知见对苦受、乐受的...
张大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5653004.html
-
当中触受之时,能现前观察不被系缚,并且知道如何转依真如心来观察,观察真如心无时无刻都是在清净位中(这才是禅的生活啊!),相对於无时无刻都是在清净位的真如心,意识要在这观察当中,确实清楚了知这蕴、处、界...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1676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