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法念处乙、五取蕴

    修行「这是色」这个阶段。对于其它色法及名法也应该如此分析,这只是它们的概要,如果要知道每一种色法及名法的特相、作用、现起、近因之详细解释,请参考《清净道论》的「蕴品」。  「这是色的生起;这是受的生...现象……法的坏灭现象……法的生起与坏灭现象」的观法差不多一样,只是后者更进一步观照五蕴为无常、苦、无我而已。  这只是对五蕴的简要说明,如果要知道详细的解释,可以研读《清净道论》的「蕴品」。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1649346.html
  • 《清净道论》简介

    天耳界论,他心智论,宿住随念智论,死生智论。从第十四至第二十三品都是慧学的。其实整个南传佛教的论藏要义都已包摄在这一部分了。第十四蕴品,说明什么是慧,慧的语义,慧的相、用、现起、近因,慧的种类,慧的...并且参考了锡兰许多古代的义疏和史书。所以《大史》称这部论「是三藏和注疏的精要」;德国的唯里曼.盖格教授也它「是一部佛教的百科全书」。南传各国的佛教徒对这部论非常重视,佛教的学者都要研究它。我们如读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3447202.html
  • 修所成慧依定而生之探讨

    是否有著同样的定义呢?还未定论之前,先让笔者引用南传上座部的论书来探视修所成慧的定义。《清净道论》〈蕴品〉本身对提及修所成慧是甚少的,只有如论中所云:  入定者的一切慧都是修所成慧。27  以上《清净...中的。然而,《大毗婆沙论》是将修所成慧摄于得暖善根开始,倘若是依《清净道论》中所提的七清净,应该判摄于那一清净地中呢? 总的来说,《清净道论》在〈蕴品〉中将慧学分为三大项来叙述整体的修道次第。  ...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2.html
  • 离散与集约——两种思维方式、及禅宗作为中国文化的选择

    ;蕴品"中,"慧"有一法(一种)、二法(五种)、三法(四种)、四法(二种),"色蕴"有二十四所造色、色的一法乃至五法,"识蕴"中有八十九心及其十四种作用等等;在"处界品"中,有十二处,十八界等等;...清净道论》的目录中 ,我们就能看到印度早期印度佛教佛教思想名相数目之繁复庞杂。兹列举其要:  在"戒品"中,"戒"就分为一法(一种)、二法(七种)、三法(五种)、四法(四种)、五法(二种)等等;在"...

    青 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5750858.html
  • 阿耨楼陀造:摄阿毗达摩义论(一)

    第十四蕴品中的识蕴。并可参考昙摩结:《南传的八十九心》,见本书《附录》。  4.关于十二不善心的解说,参考 Visuddhi-magga (《清净道论》)454页。(按:页数是巴利文原本的页码,华宇版...一切,称为十八无因心。  、  不善异熟七,善异熟有八,  唯作心三种,为十八无因。  除恶及无因,尚余五十九。  或九十一,是名为净心(注12)。  、  3.二十四有因心:  (1)喜俱智相应...

    阿耨楼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2442085.html
  • 试论各类“性行人”与“身至念”的修习

    的可能性。众所周知,“贪嗔痴”亦名“三毒”(《清净道论》称为“不善心相应之行”),是我人的根本烦恼,是流转受苦的主因。《清净道论》〈蕴品〉谈“识蕴”之处,认为不善心有十二类,并依“根”的差别而分为三...13。  43 参阅《清净道论》〈蕴品〉谈“行蕴”的部份。底本p.468~471,《清净道论》(简体版)p.432~435。  44 “‘舍俱疑相应’的痴根心有十三行:触、思、寻、伺、精进、命、心止、...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3.html
  • 论究“有灭涅槃”对印顺导师初期大乘菩萨观之启发性

    用语。在第十四章〈蕴品〉中提到“等引(入定)之人而得如实知见()”[18]。又第十八章〈见清净品〉“作如是观者(但见有情为名色)名为如实见()”。[19]由此观之,“见”可通用于 ...释尊证悟到的涅槃境界,当然是言语所无法表诠的状态,可是悲智圆满的释尊,将自己经历观察缘起法则所获取的经验,井然有序地开演了四十五年的佛法教,为的就是令众生入佛知见,契证与释尊同样的涅槃境界。  本文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12656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