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6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谈唯识学略谈唯识

    一 佛教的特质  唯识学可以说是佛教史上最后的产品,最能代表佛教的精神。而佛教的精神果如何,还为世人所昧。自然与兴趣和需要都有关系了。他们所切求的是眼前的趋避;似乎佛教所谈的问题和他们离得太远。要不然...

    韩镜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5342674.html
  • 谈唯识学之佛教的特质

    谈唯识学之佛教的特质  韩镜清   唯识学可以说是佛教史上最后的产品,最能代表佛教的精神。而佛教的精神果如何,还为世人所昧。自然与兴趣和需要都有关系了。他们所切求的是眼前的趋避;似乎佛教所谈的问题和他们离得太远。要不然,便认为它是趋向绝灭,极端消极,毁谤现实,希冀死后的学说。与其他宗教有个共同性质,正可给与人生战场上的失败者们一种麻醉。因为人们那个不求自满自足呢?有形质的东西终究有限,所以越...

    韩镜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90360753.html
  • 惟贤法师答:谈唯识是否拨开物质?

    问:谈唯识是否拨开物质? 惟贤法师答:谈唯识不拨有本质尘(又名疏所缘缘,即外在物质),但此本质尘亦由本识(阿赖耶)种子之所变,种子随业力而现行。识变不离因缘,非上帝生,非如主观,客观唯心论所说,片面而不可靠。 -----------------------------------------------------------------------------------------...

    惟贤法师

    惟贤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8000311152.html
  • 从三性三无性谈唯识学的空有中道观

    从三性三无性谈唯识学的空有中道观   廖乐根  内容提要:三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是唯识学的核心概念和重要思想。以三性而立三无性。本文在辨析三性的基础上,从三性、三无性的角度,分析、...所说,只是一些简略和粗浅的分析,还有待于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法师和学者们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比较研究。  六、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论述,也许我们对“从三性三无性谈唯识的空有观及其中道义”这个论题,有一个...

    廖乐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2450611.html
  • 追学释迦精要记

    追学释迦精要记  唐仲容  予积毕生之学佛实践,述圣大化,追学释尊,所获弥多,今汇集成专文,授诸学人,条示如次:  一、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专修般若观,以彻底对治无明而悟道,本人便依此简约易持之优胜法门,专修般若,对治无明,观空遣相,破我法执。同时广学以博闻,而远离任何宗派之见,提倡以唯识义来惯摄如来一切密意言教,谈唯识佛法,而不说唯识宗。  二、本人尝读《金刚经》,每见须菩提在上卷问“发...

    唐仲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0150422.html
  • 我怀念 印公导师

    、唯心思想,对三种不同立论思想的论述,以中观说明中观思想,以唯识的立场谈唯识,以唯心的角度论唯心。这是长久以来,讲求圆融的中国佛教,所难以呈现。 “关于佛法,我从圣龙树的中观论得一深确的信解:佛法的...

    释法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2151795.html
  • 王恩洋先生与唯识学

    ,此书是唯识学著作中最重要的一本著作,“而法相之义备,故谈唯识必宗《成唯识论》;谈法相必祖《杂集论》,一本十支,此为观止,《成唯识论》专立唯识,极高明而进精微也;《杂集论》平述法相,致广大...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4065526.html
  • 现象学家倪梁康译注唯识论典

    现象学家倪梁康译注唯识论典   高山杉  倪梁康先生从译注《八识规矩颂》开始谈唯识,似非最佳选择。   田光烈《玄奘哲学研究》收有一帧他与吕澂的合影,拍摄者是瑞士Iso Kern博士。田于1977年...书不合用(以《八识规矩颂》为尤甚)。”倪先生从译注《八识规矩颂》开始谈唯识,似非最佳选择。   《新译〈八识规矩颂〉》分三部分,即“导读”、“新译”和“参考引用文献”。“导读”虽然仅有二十八页,问题却...

    高山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5169624.html
  • 欧阳竟无的唯识学

    智谈后得。 四、三谛谈俗义。 五、三量谈圣言。 六、三性谈依他。 七、五法谈正智。 八、二无我谈法无。 九、八识谈第八。 十、法相谈唯识。 这十种抉择经吕徵整理后文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4343477.html
  • 析评上世纪关于法相与唯识的“分、合之辨”

    的关系有一个总的说明,这是他分析二者关系的原则立场:  识所唯法,法相而已。是故称法相即括唯识,谈唯识即摄法相。即法相与唯识本不可分,即使强将瑜伽行派学说破分为二,看到的也是二者的紧密联系,而不是二者间有相互独立性。他认为,“唯识”的“识”所“唯”者,正是“一切法”,换言之,说“唯识”,即是说“万法唯识”,是说一切法皆是唯识性。因此,他说,由法的唯识性,称法相必括唯识:由唯识所目为一切法,谈唯识必...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23861581.html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