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5篇,用时3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寓言一则

    只交以心不现其朋友,反而觉得疏远,不是太悖谬了吗?” 田白岩评论说:“这位狐仙对于人情世故阅历确实够深刻了。” ... 寓言一则 长山人聂松岩,以篆刻为业游历于京城。有一段时间,他曾寄住在我家里。 聂松岩说,他们老家人与狐仙交朋友,每当他宴请宾客时候,必把狐仙也招来同坐。狐仙吃喝自如,谈笑风生,与在座者...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54975235.html
  • 礼佛小记

    必争之地,原始山脉交通极为不便,是一大障碍,因此历史上称为“天下一大阻”,亦是游人向往一睹真“秦岭”。   年青日照法师,带着三名年幼小沙弥,顿超、顿人、顿祖,小师父们祇有八岁至十二岁,四人站在挡...   礼佛小记   ◎张雷   春来秋往,生活在有四季大地上,时间感觉非常踏实,见证着地球不断转动,时间不停流逝,脚步亦随之而继续往前迈进。   日照法师自发愿三步一拜朝四大名山...

    张雷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7154987349.html
  • 《祖堂集》“著”语法化等级研究

    著”语法化等级进行描写, 同时参照相关语料和研究成果, 提出助词“著”并非是从处所介词“著”演化而来, 而是结果补语、趋向补语“著”进一步虚化结果观点, 处所介词“著”与完成、持续助词“著”有不同语法化途径。  关键词:《祖堂集》; “著”; 处所介词; 结果补语; 完成助词; 持续助词  近代汉语“著”语法化进程问题一直被众多学者所关注, 1941 年吕叔湘首开先河, ...

    林新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43663271.html
  • 西行之甘肃与新疆佛教石窟遗存精华

    略称,这秘密不为人知窟画,必为龟玆佛教历史文化研究之重要史料。 安西东千佛洞典型西域人面菩萨 安西东千佛洞倚树菩萨,长筒丝袜、超短裙、短袖圆领衫,不比今日时装逊色,是古是今已难辨别安西东千... 龟兹库木吐45窟东汉末年开始凿绘稀有阿弥陀佛壁画莫高窟展厅珍藏 敦煌莫高窟西方净土变 克兹尔千佛洞珍贵壁画菩萨吉木萨尔北庭西大寺出土珍贵石塑克孜尔千佛洞17窟佛本生库木吐喇千佛洞菩萨 ...

    【佚名】

    |石窟|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11/1607376327.html
  • 转依”二义之研究

    之变转依佛教存有论侧面”。本论文并且回到如来藏说与唯识思想交涉来看待转依二义问题,重新审察转依二义争论,并就真谛唯识学通二分转依说理论,重新探讨转依二义之交涉课题理论深度。  ...义区别与互相交涉。首先,转依佛教存有论意涵 ā?raya-pariv?tti- 转变所依,重点在“依、净识”,强调“依、净识之全然变与依具有如来藏之积极性与能动性”;其次,转依佛教知识论意涵 ...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4147072.html
  • “转依”二义之研究

    ,主张可以区分“转依种子等之消灭、活动停止、非显现之佛教认识论侧面”和“转依依之全体之变转依佛教存有论侧面”。本论文并且回到如来藏说与唯识思想交涉来看待转依二义问题,重新审察转依二义...存有论意涵 ā?raya-pariv?tti- 转变所依,重点在“依、净识”,强调“依、净识之全然变与依具有如来藏之积极性与能动性”;其次,转依佛教知识论意涵 ā?raya-parav?tti- 所...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3552291.html
  • 当代台湾佛教现象两个悖论

    使得台湾佛教具足更大格局。即使是「胸无定主,有闻则变」之无头苍蝇,也有其广大生存空间,无头苍蝇就恰好成了不可多得「基因变种」,得以提供有心人士观察各种学风道利弊得失,也提供了适宜佛教生存茁壮...当代台湾佛教现象两个悖论  前言  台湾佛教呈现丰富而多元风貌,区区短文当然无法全面照顾这些样貌,在此只想提出两点悖论:  一、包容性与主体性  台湾佛教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包容性。无论是汉传...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55454566.html
  • 浅谈“三界虚伪,唯是一心”

    依止,依妄心而安立。依无明妄心而有,并没有它实自性,所以一切法,如镜中像一样,无体可得。镜中像,不是实有,而是依镜而安立,影现于镜中。见镜像时,似乎见到镜中有像,实是自见面假相,所以可...在人类千百年来历史中,古今中外哲学家﹑宗教家都在共同关心着一个问题:宇宙万法是怎么样来?我们所看到这一切是究竟真实吗?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是异说纷纭,在佛教看来一切法是总依心识转变而转变...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0554711.html
  • 佛陀三十二相 与八十种好

    、“八十微妙种好”、“八十种小相”,是讲释尊容八十种微细隐秘难于一眼看明而须指出特征。主要讲是头、面、鼻、口、眼、耳、手、足各处奇特长相。此处仅就造像时能表现出来部份内容作些介绍:   ...但是,祖师爷毕竟是外国人,“相好”规定又多,想彻底改变佛爷形象是十分困难事。中国帝王贵族,在其下属谄媚下,每以自己来作大佛像模特儿。如北朝那些“秀骨清像”,石刻,还有据说以武则天面貌为...

    郑豪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1580065.html
  • 寒山怎么成“和合”

    却为画师落笔砚”,宋元时代,寒山和寒山诗都更广泛流传,寒山画像样子也更丰富多样。南宋“寒山子,垢面蓬头何所似?戏拈柱杖唤拾公,似是同游国清寺”,其放荡不羁“蓬头”之形象,与唐五代闾丘胤序所述...  寒山怎么成“和合”   相传寒山曾显现于天台国清寺,后驻苏州寒山寺。在佛教传统中,寒山被视为高僧大德,是文殊菩萨化身,他与普贤化身之拾得、弥陀化身之丰干,三者并称为“三隐”或“三圣”。除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30383392.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