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福慧双修的时代启示

    手段一夜暴富的,所以屡屡劝人要有“营生之业”,要“始学功巧业”。即便是想要成就世间的“福业”,那也必须遵循“正道”才可以,否则只是成就“财业”,自己并不能享受此财富带来的“福报”——生活的便利、社会的...

    千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3851339.html
  • 佛教“福慧双修”的启示

    ”才可以,否则只是成就“财业”,自己并不能享受此财富带来的“福报”、 生活的便利、社会的声誉等。遵循“正道”求财需要智慧抉择,其实质终究是和出世间的“福慧”一样,都是以成就无偏无执之利他道德行为归宿...

    张云江

    |福慧|命运|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07310920431.html
  • 佛教“福慧双修”的启示

    的“福业”,那也必须遵循“正道”才可以,否则只是成就“财业”,自己并不能享受此财富带来的“福报”--生活的便利、社会的声誉等。遵循“正道”求财需要智慧抉择,其实质终究是和出世间的“福慧”一样,都是以...

    张云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3746627.html
  • 佛教“福慧双修”的启示 ——张云江

    积累。从相关经典看,佛教是反对通过种种不正当手段一夜暴富的,所以屡屡劝人要有“营生之业”,要“始学功巧业”。即便是想要成就世间的“福业”,那也必须遵循“正道”才可以,否则只是成就“财业”,自己并不能...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3975106.html
  • 善生经的伦理思想──兼论儒佛伦理思想之异同

    财及子孙等;“懈堕”是指不勤勉。佛陀并进一步详列六种行为的细目及缺失,认为这些行为,将使家产财业日日减损。“六损财业”的内容比一般的“十不善业”更为详尽。在这里可以看出佛陀对在家人守护家业的谆谆教诲。...博戏等六种行为,如果不予以节制的话,将使家产财业日日减损。而在最后偈颂中再指出生财、积财、护财与用财的重要,佛陀说:   先当习伎艺,然后获财业,财业既已具,宜当自守护。   出财未至奢,当撰择...

    王开府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伦理|儒家|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1828441422.html
  • 善生经的伦理思想──兼论儒佛伦理思想之异同

    认为这些行为,将使家产财业日日减损。“六损财业”的内容比一般的“十不善业”更为详尽。在这里可以看出佛陀对在家人守护家业的谆谆教诲。  四、善生经的人际伦理──六伦思想  上述“四结行”“四处”及“六...损财业”中,佛陀列举饮酒、博戏等六种行为,如果不予以节制的话,将使家产财业日日减损。而在最后偈颂中再指出生财、积财、护财与用财的重要,佛陀说:  先当习伎艺,然后获财业,财业既已具,宜当自守护。  出财...

    王开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2347036.html
  • 学佛的根本重在于落实

    可以,否则只是成就“财业”,自己并不能享受此财富带来的“福报”——生活的便利、社会的声誉等。遵循“正道”求财需要智慧抉择,其实质终究是和出世间的“福慧”一样,都是以成就无偏无执之利他道德行为归宿的。 ...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53275738.html
  • 论师的佛陀观(四)

    及多财业,彼于后时,寿尽故死,非财尽故。二、财尽故死,非寿尽故。如有一类,有少财业及长寿业,彼于后时,财尽故死,非寿尽故。三、寿尽故死,及财尽故。如有一类,有短寿业及少财业,彼于后时,寿尽故死,及财尽...

    释悟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444469.html
  • 戒淫断欲圣典汇编

    凶恶贪淫,反以清净奉戒意待,谓之仁贤。喜犯罪舋,随其来言,当折答之!”即时以偈而报颂曰: 当持饮食来,香华好衣服, 若干种供养,尔乃兴仁俱。 于是,比丘以偈答女颂曰: 吾无有财业,观我行举动; 以乞讨而立,所得者相与。 于是,淫女以偈颂曰: 假使卿身无财业,何为立志求难致; 如卿所作无羞惭,驰走促出离我家。 时,逐出比丘,追至祇树门。诸比丘即来诣佛,启白世尊,具说...

    海涛法师选辑

    |戒淫|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8/053244526.html
  • 佛教礼仪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在这六个方面沉沦,就会导致财业的损失,所以名之“六损财业”。   《善生经》对“六损财业者”的解释也比“六事”详细,每一种“损财业”都通过六个方面来解释,共成36种。经中说:“当知饮酒有六失:一者失财...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5373559.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