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1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遮止贪嗔的两种修习方法

      修习哪些法门能断除对有情贪嗔不平等的心态呢?具体是修两种事。   对有情方面,应当思惟:因为一切有情都同等希求安乐、不愿受苦,所以将有情分成两类,对一类执为亲近而作饶益,对另一类计为疏远...由此能够同时遣除贪嗔二心。   以前,印度的嘎达亚那尊者,到一位施主家中化缘时,看到施主怀抱着儿子,津津有味地吃着鱼肉,有一条母狗跑过来啃食骨头,他就用石头打狗。   尊者以神通观察,发现那条鱼原是...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烦恼|贪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7/15140727068.html
  • 李炳南答:畜生是血途,贪嗔争夺互相吃食,且愚痴异常,难闻佛法。时至无终,亦难离三途,经云羊死为人,如何解释?(宋瑞锡)

    问:畜生是血途,贪嗔争夺互相吃食,且愚痴异常,难闻佛法。时至无终,亦难离三途,经云羊死为人,如何解释?(宋瑞锡)   李炳南答:众生多劫以来,造一次业,一粒种子,落在识田,数量何止亿万,其中善恶互有,临终种子生起现行,即牵之入胎受报,此一粒种子报尽,另一种子再起现行,则另受一身,居士只知此生造业,下生受报,而不知识田含藏之义,是以疑也。

    李炳南

    |析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224513035.html
  • 圣严法师答:通常将起贪嗔之时,反观此心,便能不起,可知观心法门,亦颇殊胜。唯其遇到烦恼太强之时,虽然用心观照,也无法消除,此时辅以念佛法门,将注意力移至佛号,或许有用。如果观心与念佛,都无法消除强烈的烦恼之时,则应如何对治?

    问: 通常将起贪嗔之时,反观此心,便能不起,可知观心法门,亦颇殊胜。唯其遇到烦恼太强之时,虽然用心观照,也无法消除,此时辅以念佛法门,将注意力移至佛号,或许有用。如果观心与念佛,都无法消除强烈的烦恼之时,则应如何对治? 圣严法师答: 居士所用的‘观心法门’,不知何处学得?从信中所见,虽有点像默照禅,大体上仍是静坐的层次,不同于次第禅观的修法,也不同于正宗禅修方法,所以...

    圣严法师

    学佛群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362911786.html
  • 阿姜查尊者答:亚洲人和西方人的根器有没有不一样?

    阿姜查尊者开示:基本上是没有差别的。外在的习俗和语言也许各异,但所有人类的心性是相同的。东西方人的贪嗔都一样,痛苦以及苦的止息也是人人皆同。

    阿姜查尊者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7/07515687534.html
  • 做人的四句偈

    贪嗔净化学业成:做人最大的缺点是,人有贪欲、有嗔恨,这个贪嗔烦恼在我们的心里鼓动,使我们常常无法将人做好。因此,最要紧的是净化心里的贪嗔烦恼。就如衣服脏了要洗一洗,身体脏了要洗一洗,甚至于家庭中的家具、环境脏了都要洗一洗,等一切干净、净化了,才会觉得舒服。所以贪嗔净化学业成,心里净化了,所学、所做、所修也都能有所成就。   三、做人圆融怨尤少:做人要圆融,不要偏激。所谓偏激就是偏于中道的两边,所以...

    星云法师

    做人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8/0803585153.html
  • 范古农答:谛师谓意识若与发业无明相应,能造善恶引业,若与润生无明相应,能造善恶满业。请言发业与润生之差别,及其能造引业满业之理由。

    问:谛师谓意识若与发业无明相应,能造善恶引业,若与润生无明相应,能造善恶满业。请言发业与润生之差别,及其能造引业满业之理由。   范古农答:发业无明,即痴烦恼。由痴而妄造,故曰发业。润生无明,即贪嗔等烦恼。由此贪等故而受生命,故曰润生。所造之业属于何趣,将来即报生何趣,全视其业之所引,故曰引业。所造之业,能使来生之报成就圆满,故曰满业。盖对于来生果报,发业无明所造之业,犹一种登记作用。润生无明...

    范古农

    |范古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6554312715.html
  • 三种受构成烦恼和痛苦之因的道理及对治方法

    趣众苦。又在不苦不乐的舍受当中生起四种颠倒想,这四种颠倒想的痴一直伴随着贪嗔所生的痛苦中。   有人会问:以贪嗔而导致在后世中感受痛苦,为何前者所感是五趣中的痛苦,后者唯感恶趣苦呢?   这是由于...造恶,就会在恶趣当中受苦。而嗔恚则唯是损害他人的恶心,所以决定感召恶趣之果。   又有人问:为什么愚痴会对贪嗔所感的二苦随逐不舍呢?   “愚痴”的特色就是非理作意,而正是非理作意才引生并且增长...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烦恼|三苦|苦|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2/09311394603.html
  • 问:修行人遣除魔障的三种方法?

    就会在善业和法行上发生障碍,再接着就是行者或法师自己生起贪嗔而造成障碍。至于是不是外魔来作障碍,观察自心就会知道,如果对自己造成伤害,那就是外魔的侵害,如是对自己未能造成伤害,而伤害到眷属那就是因自己...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7/21485585188.html
  • 佛学漫谈 甚深般若

    佛学漫谈 甚深般若   黄国达   许多中观行者或禅修者,虽然般若智慧现前,明见缘起性空,不疑不惑,却常发现一个现象,就是贪嗔的习气仍存,在遇到某些情境时,贪嗔烦恼仍会出现,这时般若智慧似乎不见了,呈现明暗、觉迷的交替现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般若智慧竟然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有浅深、强殇、偏圆的差别,甚至贪嗔烦恼与般若智慧有时候似乎是同时存在的。   譬如说:当静下来观察呼吸...

    黄国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2768989.html
  • 凡夫不可破斥他宗大德和法门

      有人见祖师大德也常互相辩论破立,甚至显现说呵毁不敬之语,于是草率随学,岂知画虎不成反类犬,东施效颦唯现丑态,因为祖师大德安住在如梦如幻的境界中大作梦中佛事,外现虽似出语不敬,或将不了义说为了义、了义说为不了义,但其内在本无自相嗔心,也并非不具有抉择了不了义的智慧,实因为了度化各种根机的众生,有必要作如是的方便显现。相比之下,凡夫如果立自破他,则可断定大多难免生起自相的贪嗔,而颠倒了不了...

    益西彭措堪布

    |口业|谤法|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6/1908287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