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8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何建明观点:完满的人生 离不开宗教的关怀

    生命,而会选择超越生命,在悲智双运中实现人生的永恒价值。 其实,那些曾经的亿万巨富和文化创造者们,并非缺乏灵性,缺乏对人生第三层楼追求的本怀,而只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为功名利禄的诱惑所主宰。在...编者按:金融危机以来,各种负面新闻频频出现。金融风暴,让太多的生命迷失,人是何其脆弱……但自杀就意味着解脱吗?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带着这些疑惑我们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或许能从中找到答案。 ...

    佚名

    |佛教观点|超越生命|悲智双运|宗教关怀|何建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3/15125836937.html
  • 生命之爱

    鳝鱼用刀剖之,才知其腹内怀有一条小鳝鱼,它是为保护腹中的小生命,努力弓起了腹部。 没有爱情的生命是失重的生命生命原本是脆弱的,但脆弱的生命一旦承担起使命和苦难,才显出一种超越生命的爱的尊严。我深深...、丰润和微光闪烁。 超越生命的爱,生命因爱而美丽,生命因爱而动听。而珍爱生命,就像是用泉水去浸泡萝卜干,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浸泡,都会让人看见生命恢复原状的过程,一种世间最耐人寻味的过程,一粒种子到...

    达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2744903.html
  • 济群法师答:什么是参话头?

    未曾生起时,我们的心又是什么呢?参“一念未生前”的目的,就是在帮助我们超越生命的相对状态,进入绝待、不二的状态。禅的真义就在于此。所有的禅宗公案,所做的都是这么一件事。当你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会明白公案中的那些祖师们为什么要对学人当头一棒,大喝一声。所有这些超乎寻常的方式,无非是帮助他们打破能所,进入生命的绝待状态。 ----------------------------...

    济群法师

    什么是参话头?|济群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34678107.html
  • 佛道生命观比较

    赤松子、王玄甫、三茅真君、八仙、北七真、南五祖等。秦始皇时的方士徐福渡东海求长生灵药的记载,也就是在这种追求超越生命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可见,没有对生命修炼的执著追求,就没有佛学和道学的缘起。 二、...一致的。佛教曰解脱,道教言飞升,都是为了解决人类内心深处的死亡焦虑,超越生死,以求得肉体生命的长寿和精神生命的永恒。但由于文化根源的关系,佛道生命观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

    余志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62257660.html
  • 何建明教授:人生所求与宗教

    超越人生的功名利禄中了脱生死,进入永恒。 所以,对于那些财富和鲜花与掌声的追求者们来说,当他们曾经拥有了所要的一切而又突然失去时,自杀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他们追求上第三层楼,就不会选择放弃生命,而会选择超越生命,在悲智双运中实现人生的永恒价值。 其实,那些曾经的亿万巨富和文化创造者们,并非缺乏灵性,缺乏对人生第三层楼追求的本怀,而只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为功名利禄的诱惑所主宰。在这个世俗化加剧的...

    佚名

    |佛教观点|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92073118.html
  • 何建明教授:面对金融危机,佛教可以做些什么?

    三层楼,就不会选择放弃生命,而会选择超越生命,在悲智双运中实现人生的永恒价值。 其实,那些曾经的亿万巨富和文化创造者们,并非缺乏灵性,缺乏对人生第三层楼追求的本怀,而只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为功名... 这又让我想起丰子恺谈弘一大师出家所说的话。他说,人生本有三层楼,最下面一层是追求物质,满足物欲;再上一层是追求精神,满足精神享受;最上一层是信仰宗教,追求人生的超越境界。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是停留在第...

    佚名

    |金融危机|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295674243.html
  • 法鼓山举办2009心伦理座谈会——发现幸福口令

    ,成为当前社会向上的一股力量。 何谓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从哪里来?幸福到哪里去找呢?惠敏法师提出,幸福观就是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在圆寂舍报时所提及的“寂灭为乐”以及“无事忙中老”的观念,肯定超越生命与无常的人才会感到幸福。想要达到如此境地,就要尽量做到“无事于心”及“无心于事”,放下对生活事物的执着与烦恼。而林火旺教授则表示,幸福是一种心态,只要心态正确就是幸福,因为人要思考怎么过生活才会有...

    佚名

    |两岸|台湾佛教|心六伦|圣严法师|法鼓山|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7/12393486027.html
  • 死亡并不可怕

    所在。   释迦牟尼之所以能够成佛,是因为他观察、体会到,所有人都无法超越生老病死。有生必定有死,生与死是一体的两个段落,开始的时候是生,结束的时候是死。而且只要有生命,就一定会老,生命的过程就是...   如果我们想要超越生命的痛苦,就要学着不被生死的问题所困扰或束缚。生死皆有因,生并不可喜可贺,死也并不无奈悲哀。贪生怕死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都在生死轮回的苦海中,每个人都要面临死亡,生命的过程就是...

    圣严法师

    |死亡|圣严|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9/22031891060.html
  • 人间佛教之省思——台湾如石法师

    一切众生业果相续的世间”基层上。(113)   释尊在人间成佛,他的色身属于人间,但是他的心却经常在深定与深观之中。定心是超越人间和欲天之上的,而慧观更超越了三界,超越生命与涅槃等一切相对的层面。...107) 这是人间佛教的基本立场。   我们是人,当然需要人的佛教。但是若想解脱,想成佛,就不能只要人的佛教。我们还需要超越人天,超越三界,甚至超越二乘涅槃的佛教。太虚大师“人成即佛成”的说法,(...

    台湾如石法师

    |人间佛教|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2/2011523063.html
  • 七十感言

    以来盲目反应的习惯。只要我们继续贪爱世间快乐,瞋恨痛苦的心就会继续生起,这二者使生命存有之轮继续向前滚动。只有当生命存有之轮被打破,才能达致终极的安祥和平,这种终极的安祥和平超越世俗,超越三界,超越生命轮回,也超越感官的领域。佛陀便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教导内观这个利益众生的方法。 佛陀听完上面的四句偈语,就把第四句更改一下,来暗示这个解脱的深意,他所改的第四句是: 「如果一个人想得到终极的安祥...

    葛印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285073621.html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