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视人生
心的作用不同,导致的结果就不同.心的作用分为善.恶.无记三大类,能产生不同作用的本身,就是你的心.只有佛教认识到心灵的本质.佛教以心灵的透视而透视人生,生命是永恒的,心灵是生命的动力,心灵的动态形成生命的轨迹,凡夫的心灵是执著的, 圣人无执著.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5274982.html
-
如本法师答:正见(梵语samyag-drsti)是学佛者出离生死的一把智慧剑,正见能透视人生与宇宙的真相,使行者内心不迷惑,我们修行的过程,生死能不能解脱,要看修行者对佛法之正见是否肯定,在八正道(巴利语ariya-magga)中,正见就排行第一。
六祖坛经云:‘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可见出世与世间,只凭著正见之有无,是故,学佛者要秉持正见之心,来正见佛法,以达成解脱之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401012084.html
-
如本法师答:正见(梵语samyag-drsti)是学佛者出离生死的一把智慧剑,正见能透视人生与宇宙的真相,使行者内心不迷惑,我们修行的过程,生死能不能解脱,要看修行者对佛法之正见是否肯定,在八正道(巴利语ariya-magga)中,正见就排行第一。
六祖坛经云:‘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可见出世与世间,只凭著正见之有无,是故,学佛者要秉持正见之心,来正见佛法,以达成解脱之彼岸。&
如本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16122094737.html
-
感受错误就会添加烦恼(慧律法师开示)
信徒问:师父!什么是开悟?开悟,就是找到真正的生命。
透视人生悟得真理,而能不迷惑,这就是个开悟的人。
开悟的人有什么好呢?一个开悟的人,任何事情他都放得下,再大的灾难他不会动摇他的心,在滚滚红尘中打转,而依然能随缘而不变。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多少人真正了解幸福?内心能悟就是本性,本性原就已具足安祥之道。安祥就是真正的幸福,要了解幸福,内心就一定要...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5376611.html
-
会想要脱离这世间跳出六道轮回,你才会想发大心救度众生要离开这痛苦。所以,你一定要知苦才能离苦。换句话讲,你如果能透视人生宇宙的道理,你就不会被这些所迷茫、所束缚,你就是一个解脱的人。...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42677606.html
-
人生的透视
我们认识人生吗?我们认识人生的外状,但对于人生的内容,就不免有些糢糊了。其实不明人生的内容,则其外状的认识也是靠不住的。佛学是研究人生,说明人生的科学。我们研究佛法,可使我们逐渐认识人生的真相。佛法不但使人认识人生,且能使人透视人生,不但转变人生,且能超脱人生。佛说苦集灭道四谛,就是要我们认识人生,由认识而改造人生。 佛说四谛的谛字,先应解释清楚,依照佛学的定义,必须不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72957113.html
-
,这个小孩多么有智慧呢?这就说明了,有生必有死,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悟道的人马上透视人生的道理,不悟道的人,总是迷迷糊糊的度日。我们要知道,生命的终点,就是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因为我们的肉体会败坏,但神识仍然存在,佛教是不讲灵魂的。载自《佛教与人生》
...
慧律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1345025.html
-
经典里面讲:“佛不能度人,唯人自度。”释迦牟尼佛都没办法度你,只有靠你自己觉悟,从你内在发出智慧的观照。你要透视人生,你要体悟人生,要深入去觉悟,就会使自己免于烦恼痛苦。
你今天懂得尊重人家...可以消灾。
所以,要有正知、正见才算是正信。才可以说是佛的弟子。今天,拿东西来供佛,是诚心诚意,没有什么企图心,心无所求的,才算是恭敬供养。(信息来源:摘自《佛教与人生》)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23459867.html
-
要离开这痛苦。所以,你一定要知苦才能离苦。换句话讲,你如果能透视人生宇宙的道理,你就不会被这些所迷茫、所束缚,你就是一个解脱的人。
大家都要有心理准备,刹那间都在变化。所以,我一上车就持《大悲咒》,...
慧律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8/09234089545.html
-
智慧透视人生,直面现实的缺陷,提供一种渲泻和解毒机制,让心灵得到解脱,更加坦然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和挫折。 一直以来都有参加佛法交流讨论班活动的王居士,与同修分享他的念经心得。他说以前心量小,念经...
邓慧灵
|大佛寺|图书馆|交流讨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5/12/200551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