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能遇见佛,不能听闻到佛法,也遇不到僧人。千劫在阿鼻地狱受极大的苦恼,受完罪报之后,又再托生做人,遇见常不轻菩萨,来教化他们,令他们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势至!依你的意思来看,怎么样呢?当时的四...行菩萨道时,见人就五体投地的礼拜,而一般的比丘、比丘尼就以“常不轻”来称呼他,而不是这位菩萨原有的名号。因为佛在行菩萨道时,见人就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宣化上人讲述
常不轻|我慢|傲慢|诽谤|尊敬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12/1222101554.html
-
威音王如来,如是次第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名威音王。最初威音王如来灭度,于像法中,有一菩萨比丘,名常不轻。 这位菩萨比丘,遇见佛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时,都会向四众弟子欢喜礼拜赞叹说:“我深深地...非礼身。正哪六祖说:“人有南北,佛性岂分南北?”每人佛性,人格、同等尊贵,故应互相尊敬,不可轻视。所以在他心目中,只见佛,不见众生,遇见有缘者普敬礼拜赞叹。如果他们依佛言教实修行,将来皆可成佛作祖。就...
顿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20362592.html
-
于禅定中见佛而得进行知识问答活动之事,此事慧远有疑惑,修行者境界有限如何得遇见佛,经书以梦喻说之,如真是梦即非实遇。鸠摩罗什答以见佛为实事,是修行者在三昧禅定中的实有所见,至于如要追问所见之佛是何种身分之佛,则此问题实亦无须执定,只要修行者是在真心念佛三昧中而不是情识虚妄我慢中即可。从讨论中,可以看出二人对《般舟三昧经》理解程度和理解方式的差异,而这些差异的源头,在于二人佛学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的...
吴 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1644149.html
-
一切境界不生。无生之法,印可于心,所以般若的思想要在文字后面求它的不二法门,求它直心立断的地方。当初维摩居士遇见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这个弟子就问:“老居士从那里来啊?”他答:“我从道埸来。”他问:“你的...,静极光通,清静到极点,光明就通达了。禅定是寂静,寂静必须先守住做人的人格,严持戒律。戒律最基本的是三皈五戒。“渐次止观”说,初学佛理想不要太高,理想太高就没有根,譬如读佛学院,要一年一年、一步一步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4749564.html
-
生命中,先天地即蕴含一种超脱的力量,能够自然发动,而非完全靠后天经验的熏习。如果必须完全靠后天经验的熏习,则遇见佛时可能成佛,若未遇见佛,岂非永无证道成佛之日?”(《中国哲学十九讲》,第...ldquo;从最清净法界等流正闻熏习种子所生。”(《摄大乘论》卷一,支那内学院《藏要》本,第8 页)即是说清净功德法生起的直接原因乃是亲闻佛菩萨圣者之清净言音。如此以来,则清净功德法或净化生命...
程恭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0540718.html
-
修习成佛的方法。 在探讨完了“菩萨”所修习的“四波罗蜜”之后,再来讨论一下有关于“菩萨”修习“四波罗蜜”行时要遇见事逢多少的佛?在先前已有说过“菩萨”的修习要三大劫才能成佛,所以在每一劫之中应该会有遇见佛为“菩萨”说法的可能性,因此在《大毗婆沙论》里的卷178之中就有提到“菩萨”在修习“四波罗蜜”之时所可能遇到的佛。 问:修此四波罗蜜多时,于一一劫阿僧企耶逢事几佛? 答:初劫阿僧企耶逢事...
釋慈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446010.html
-
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助,劝令牢脚。」但是务须紧记:「若达平地,须省恶路,无再经历。」得闻佛法,得到佛力的加持,得以听到佛长劫修行的成果报告,将所证悟的宇宙人生真相和盘托出 —— 得以遇见佛这样的大善知识...,并为她诵经超度。因为这件事情,他们全家都学佛了。(净空法师讲於「学佛问答」,原文见《净空法师说故事(一)》) 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听说类似的个案。超度,也因此而成为了许多佛友感觉中似乎有点「神奇」...
黄威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0049306.html
-
于禅定中见佛而得进行知识问答活动之事,此事慧远有疑惑,修行者境界有限如何得遇见佛,经书以梦喻说之,如真是梦即非实遇[37]。鸠摩罗什答以见佛为实事,是修行者在三昧禅定中的实有所见,至于如要追问所见之佛...之解析,彰显鸠摩罗什对中国大乘佛学义理的理解成果,并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从而推进大乘佛学若干核心概念的义理深度。本文集中处理法身、菩萨、佛、阿罗汉等存有者身心结构的义理问题,以及涅槃、色法四大、菩萨遍学...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1450181.html
-
于禅定中见佛而得进行知识问答活动之事,此事慧远有疑惑,修行者境界有限如何得遇见佛,经书以梦喻说之,如真是梦即非实遇[35]。鸠摩罗什答以见佛为实事,是修行者在三昧禅定中的实有所见,至于如要追问所见之佛...理解成果,并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从而推进大乘佛学若干核心概念的义理深度。本文集中处理法身、菩萨、佛、阿罗汉等存有者身心结构的义理问题,以及涅槃、色法四大、菩萨遍学、住寿、授记、见佛等佛学观念在大乘佛学进路...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2560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