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本法师答:舍利(梵语sarira),巴利语(sarira)。即死尸、遗骨之意。又作实利、设利罗、室利罗。意译体、身、身骨、遗身。通常指佛陀之遗骨,而称佛骨、佛舍利,其后亦指高僧死后焚烧所遗之骨头,舍利可分全身舍利与碎身舍利。又可分为发舍利、血舍利、肉舍利、骨舍利。
金光明经云:“舍利者(梵语sarira),是戒定慧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梵语punya—...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6581412571.html
-
舍利(sarira),即死尸、遗骨之意。又作实利、设利罗,室利罗。意译体、身、身骨、遗身,通常指佛陀之遗骨,而称佛骨、佛舍利,也指得道高僧圆寂之后的尸体火化之后的遗骨。
舍利容器指安置舍利的法具,一般有舍利塔以及盛装舍利的器皿,又作舍利瓶,舍利壶,骨壶,后者即为今日一般所指之小型舍利塔。材质多以金属、石器、陶器、木材等制造,形状不一。
舍利塔,又作舍利浮图、骨塔。佛陀涅槃后,由香姓...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15278009.html
-
耳,可以遗身付江流中,普与鱼虫结净土缘。主人辞不敢。尊者曰,若然,茶毗後,以骨和面粉,为我结缘何如。主人曰,可。因命办大烛好香,众莫测其意。至十月十九夜,四鼓,忽呼主人曰,为我大开各门,烧香点烛。主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75860151.html
-
终得全面通过了印度佛学,从而进入了博学多闻的佳境。其后玄奘大师返回唐都长安,跳出人世名利圈,专心一意的译经弘法。 舍利是印度语,亦作“室利罗”、“设利罗”。译为汉语,则有“遗身”、“遗骨”或“骨身”等义。舍利也可视为人体死后的遗身火化后的骨灰。在古代普通人的遗身或骨灰一般是其子孙藏入棺木,或者置于金、石、陶质容器,或建墓埋之,或入塔安放,这就算尽了“葬亡之礼”的孝道。佛、菩萨及祖师遗身或...
范观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4769566.html
-
语译为(设立罗)....等各种不一之名称,其意义为"遗留物"或"灵骨"。舍利子不完全经由火化而得。
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365684192.html
-
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经书上说,舍利子是一个人透过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愿力所得来的,它十分稀有、宝贵。...
佚名
|舍利|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3/13242121437.html
-
舍利 导尘 “舍利”有作“室利罗”或“设利罗”,都是梵语的音译;义译“骨身”“灵骨”或“遗身”。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说,如来在拘尸城双树间般涅槃后,当时有八个国家的国王,因争求舍利,几乎造成了战争。幸亏有个叫香姓的婆罗门,委婉劝说,并以如来教导法言,旨在和平,“宁可争佛舍利共相残害”?由他的提议把佛舍利匀为八分,分配给八个国王,才平息了争端,并将佛的上牙送给阿阇世王。最后他自己向大家要求将量分...
导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4655638.html
-
子印度话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头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状千变万化,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0768740.html
-
谈谈“舍利”
>
“舍利”有作“室利罗”或“设利罗”, 都是梵语的音译;义译“骨身”、“灵骨”或“遗身”。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说,如来在拘尸城双树间般槃后,当时有八个国家的国王,因争求舍利,几乎造成了战争。幸亏有个叫香姓的婆罗门,委婉劝说,并以如来教导法言,旨在和平,“宁可争佛舍利共相残害?”由他的提议把佛舍利匀为八分,分配给八个国王,才平息了争端,并将佛的上牙送给阿阇世王。最后...
法亮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41077327.html
-
类,中国法师13卷,分高行、隐道和一般法师三类;律师1卷,禅师2卷,神力1卷,不分类;苦节7卷,分兼学、感通、遗身、宗索、寻法出径、造经像、造寺塔7类;导师、经师各1卷,不分类。正传记东汉、吴、晋、...本书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弥纶群言,分科布局,采各家之长写成。体裁为类传体。分为译经、义解、神异、习禅、明律、遗身、诵经、兴福、经师、唱导十科。记录汉、魏、吴、晋、北魏、后秦、宋、齐、梁僧人257人,附...
道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075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