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1篇,用时3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比丘》中的希腊和中国因素

      《比丘》中的希腊和中国因素   张思齐   (武汉大学文学院)   在汉译佛经中有一部《比丘》,其内容相当于南传佛教的巴利文经典《弥兰陀王问》(巴利文:Milinda-pa?ha,直译:弥兰陀质问,英文:Questions of King Milinda)。东晋(公元317—420)年间《比丘》著录于汉文典籍。该有两卷本,也有三卷本,内容基本相同。《大正新修大藏经...

    张思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5680134.html
  • 赵朴初答:阿育王之后又有什么大事发生?

    当时佛教徒多避难于西北,也有逃到南方的,因而促进了北方佛教的兴盛,和南方佛教的发展。当时统治北印度的是大夏国弥兰陀王(希腊族),弥兰陀受了比丘的教化归依了佛教。至今传存着他和比丘关于佛教的问答,汉文译本称《比丘》,巴利文本称为《弥兰陀问》。大家都知道的犍陀罗佛教美术,就是从这时候开始逐渐兴起的。...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6540110789.html
  • 信与不信

    弥兰王对比丘说道: “佛法里讲:世间上活到百岁,一直作恶的人,如果他临命终时,能够一心念佛,则必生天上(编者:原书为“必生净土”核实,根据《比丘》应为“必生天上”),这话叫人难以相信。里又讲,人若杀生一次,必堕地狱,这话我也不能相信。” 比丘听后,反问道: “请问大王,若有人拿了一块小石头,放在水上,块石头是浮在水面上呢?还是沉入水里去呢?” 弥兰...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423816592.html
  • 评《大正新修大藏经〉(二)

    ,笔者在研究《比丘》时,意外地发现《大正藏》所收的二卷本《比丘》竟然出现一处实在不应该有的错版及擅加文字问题。这个问题虽然也可以归入上述第四项校勘问题中,但因为叙述起来比较复杂,故此单列一条。   该二卷本《比丘》在《大正藏》中编为第1670号,载第32卷。其中第702页中第27行末至702页下第9行有一段关于智者与愚者作恶后得殃是否相同的问答。为了说明问题起见,我把三卷本《...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12660914.html
  • 慧远业报轮回说溯源

    修行。  由于不同文明的碰撞,业报轮回的理论不得不面临许多挑战。而薪火之喻成为回应这些挑战的一个有效方法。《比丘》首先记载了比丘使用薪火之喻,来向一位希腊化国家的国王解释轮回问题,即将人生乃至...本意就是灭的意思,就是要断爱欲,灭人生的欲火,从而超越生死获得解脱。  而将火喻明确引入轮回问题讨论的佛教文献,笔者认为首推《弥兰王问》(汉译《比丘》);而《弥兰王问》成为第一个这样尝试者,也...

    张雪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3668655.html
  • 佛教对外传播与早期佛教经典

    人的移民很多,有许多希腊化城市。汉译《比丘》(南传巴利文《弥兰陀王问》),就反映了佛教在这个地区的一个城市国家舍竭(今巴基斯坦锡亚尔科特)初传的情况。舍竭国王弥兰陀,是希腊人,他向来自罽宾(...有学者认为即是弥兰陀,其发行的货币上铸有佛像。  《比丘》是研究佛教在大夏,特别是希腊移民中流布状况的重要资料。此不假佛说的名义,也非阿毗昙式的论议,而是采用记述、辩论的方式,这在一般佛典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60055775.html
  • 西域佛教的光辉

    中叶,大月氏从东方征服大夏,一些希腊式的城市也同时被并吞,因此,大月氏的佛教主要传承自印度西北地区和大夏。在汉译《比丘》,即巴利文的《弥兰陀王问》中,记载大夏国王弥兰陀向罽宾的高僧比丘请益...英国鲍尔( Bower )在库车附近发现梵文写英国学者霍宁( R. Hoennle )考证,断定是第四世纪及五世纪的梵文《孔雀王咒经》的古写本,这是西域古代语发现最早的佛教经典。 一八九二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4551360.html
  • 佛儒自力的人生观

    所招果报亦异。如《比丘》云:“弥兰王问:世间之人头面目身体支皆完具,然有长命者短命者,有多病者少病者,有贫者有富者,有端正者丑恶者,有为人所信者所疑者,有明者有暗者,何以故有斯不同也?言:譬诸树木之生果,有酢者,苦者,辛者,甜者,此等树木何故有不同者也?王曰:其不同者,本栽各异也。言:人之所作,各异不同,故有长命短命,有多病少病,有富贫贵贱,有端正丑恶,有明有暗。佛谓:豪富、贫贱...

    竺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04753733.html
  • 佛学对西方哲学的影响

    期,希腊人国家弥兰陀王归依佛教,关于他的信教过程以及他与来自克什米尔的高僧的对话,见于《弥兰陀问》(汉译《比丘》)。弥兰陀是已知的最早信仰佛教的西方人。  在古希腊哲学和佛教哲学中有许多相近的思想。恩格斯就把佛教徒同希腊人并提,认为只有他们才开辟了“辩证思维”一途。像变化无常、因果轮回、“四大”结构等主张,也在这两种文化系统中几乎平行流通。很难说二者有直接关系,  或谁影响了谁,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4246375.html
  • 王朝的兴替

    kala),弥兰陀王即是德弥多利奥斯的族人。 弥兰陀(Milinda)王,约在西元前一百六十年间即位。他对佛教有净信,曾就伽斯(Na-gasena 译作龙军,或音译比丘问佛法,此事被集为一书,即是巴利文的《弥兰陀问》,汉译的《比丘》,与此大同。 据周祥光《印度通史》八八页称,当西元前一五五年间,喀布尔(Kabul)及旁遮普总督梅娜陀(Menander),率希腊大军...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1351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