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序

    为酝酿期、高涨期、修正期三个阶段。以李梦阳、唐顺之、王世懋、屠隆等入酝酿期,以徐渭、李贽、汤显祖、袁宗道、袁宏道、陶望龄等入高涨期,以袁中道、钟惺、谭元春、冯梦龙等入修正期。由于文学思潮不同于一个时代...兴起提供了理论准备。徐渭、李贽、汤显祖、袁宏道等人以基本一致的文学观念互相推挹,形成了晚明文学思潮的高峰。钟惺、谭元春及冯梦龙等人,或注重师心与师的结合,或着意于“真情”与儒家教化之间的联系,但都不同...

    卞孝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5381285086.html
  • 评《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

    钟心于自然之趣。晚明文学思潮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指以袁中道、钟惺、谭元春、冯梦龙等人的文学思想所显示的对革新思潮的修正。正如作者所言公安派的发展过程那样,“袁氏三兄弟的文学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公安派变化的轨迹,这就是:宗道如起于青苹之末的微风,宏道如浩荡突进的狂飙,中道则如狂飙之后的熨波之清风”任何思潮达到发展的顶峰,必然走向“物极必反”的衰落趋势,这是任何领域都无法回避的客观规律。这一时期的钟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0862044.html
  • 论晚明居士佛学的思想特质及其效应

    受到了以文士之身而自号居士者的认同与推崇。如竞陵派文士钟惺(1574-1625 年,号退谷居士,又称止公居士、晚知居士)曾对此论评价说:“李温陵有言,‘阿弥陀佛,亦只是寻常慈孝之人而已’,此通透平实之...日常孝慈行为,这无疑深契于居家修学佛道者的心怀。  不仅如此,钟惺进一步发挥了“佛事即孝慈之事,菩萨行即孝慈之行”的观点②。此一推论,基于人人皆有父母、人人皆有子女的现实人伦预设,致使诸如持咒、施食、...

    陈永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45382053.html
  • 《楞严经》简介

    贤《略疏》十卷,曾凤仪《宗通》十卷,清·济时《正见》十卷,净挺《问答》十卷。其居士所著,不属于专宗者,有明·钟惺如《说》十卷,焦竑《精解评林》三卷,陆西星《说约》一卷、《述旨》十卷,钱谦益《疏解蒙钞》...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947191.html
  • 血经传奇

    、李维桢、钟惺、毛晋;清徐树丕、归庄、曹溶、曹寅、黄丕烈、康有为、程德全;民国的章炳麟、吴荫培等四百馀人。诸家书法,潇洒飘逸者有之、刚劲峻拔者有之、端庄秀丽者、雄浑磅礴者、清奇隽永者、粗犷豪放者尽皆有...

    袁国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3266415.html
  • 开发佛祖山的意义与初步设想(二)

    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时代的仙人结合在一起而成为仙人群体,至今仍为人民所津津乐道,影响不衰。  第四,佛祖山有文人墨客的遗迹——钟谭祠。  钟惺、谭元春是明末竟陵派文学的创始人。钟惺,字伯敬,号退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3652190.html
  • 宗教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曾身居高位的香山居士就说过自己的人生原则是处世以儒、置心于佛。明季竟陵派巨头钟惺说得更为形象,说自己是戴儒帽、着僧衣、穿道履。在这样一种内外兼修的治学传统的引导下,中国旧式知识分子鲜有不习佛经道典者。现代...

    谭桂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72961306.html
  • 隐者浮山

      晋梁以降,不少名流雅士、文人墨客来此游览,唐朝的孟郊、白居易,宋代的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明朝的宰相何如宠、御史左光斗,公安派文学家袁宏道、袁宗道,竟陵派文学家钟惺,清朝的大学士...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11295811.html
  • 明代儒佛道的合流及其世俗化

    袁中道)、竟陵派钟惺、李元阳、管志道、焦竑、林兆恩等人为例,以考察晚明三教合一之风在学术界的流行。  据明人记载,罗汝芳深嗜禅学,家中方僧常常满座,以致“两子皆为所诱,一旦弃父母妻孥去,莫知所终”。(...簿书中求良知。这类思想,可以李贽之说为代表。李贽曾说:“天下宁有人外之佛,佛外之人乎?”换言之,他主张,所谓阿弥陀佛也只是“寻常孝慈之人而已”。(注:李贽:《焚书》卷1《答周西岩》。)钟惺更是由此推论...

    陈宝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2342216.html
  • 略述佛教哲学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影响(下)

    小说资料选编》(上)第493—494页,齐鲁书社1990年版。   ⑥明·无名氏《又论水浒传文字》,见朱一玄编《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上)第320页。   ⑦明·钟惺《水浒传序》,见朱一玄编《明清...

    范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4840855.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