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庐山慧远的弥陀论

    >、卷中的<法身感应><法身佛尽本习>,到卷下的<次住寿义>等,可谓贯穿全文的主要课题。  2﹒慧远对般舟三昧念佛的疑问  依据《大乘大义章》<次念佛三昧>一文,可知慧远的念佛...云说或有或有而非真,如此真法身佛,正当独处于玄廓之境。(<受决法>)(《大正藏》四五,页129上)  g.法身感应神通是否必须藉由四大五根?  法身菩萨,无四大五根,无四大五根,则神通之妙,无...

    陈敏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371087.html
  • 《大乘大义章》鸠摩罗什大师和慧远大师的问答集

    受记,有以肉身菩萨而受记,有众生未发心而受记,有人现前发心,不与受记,有舍生死身受法身而得受记,有菩萨从无量诸佛受记,□□等。   七、法身感应   慧远法身菩萨若无四大五根,如何显现神通...同于泥洹。   慧远大师于是领解其义有三:□法身的实相是无来无去,与泥洹相同。□法身同化,没有四大五根,如水月镜像之类。□法性生身是真法身,能久住于世,犹如日现。   二、次重法身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13474398.html
  • 对慧远在《大乘大义章》中佛学立场的再检讨

    提问,偏重在厘清大乘经典中的法身意涵。此一主题下又可分为三方面的内容:法身的性质、法身的缘起与法身的形象。兹分别论之。  1.法身的性质(涵盖〈初问答真法身〉、〈次重法身〉、〈法身感应〉等章...完整的佛法理论系统的企图,此点下文还会有更详尽的论述。  3.法身的形象(涵盖〈次法身像类〉、〈次修三十二相〉、〈次受决法〉、〈法身感应〉、〈次念佛三昧〉等章)  除...

    吴 孟 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43361693.html
  • 中国佛教人生理想论(四)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次修三十二相》,《大正藏》第45卷,第127页上。  注一一一:同上书,第129页上。  注一一二:《鸠摩罗什法师大义.法身感应》,《大正藏》第45卷,第130页中。  注...理论作了完整的论述,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隋唐佛教各宗派则依据本宗宗奉的经典和基本理论,着重阐发各有不同特色的三身说。  (一)、隋唐前的法身观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身问题引起了中国佛教学者的关注。...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4471306.html
  • 试论东晋庐山慧远大师与中国佛教之奠基

    合本觉”之谓乎!大师还在《大乘大义章》第七章“法身感应”中通过连类《庄子》而形象说明了因修行者真诚力量的大小不同而导致感应能力也会出现“吹万不同”、“节目高下”之差异情态。   不惟如此,大师...” 的真实性而言,《大乘大义章》第十八章“次住寿义”中谈观想之佛的实在性时说:“《般舟经》云:有三事得定,一谓持戒无犯,二谓大功德,三谓佛威神。:佛威神,为是定中之佛,外来之佛?若是定中之佛,...

    李明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5594986297.html
  • 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 -- 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槃”之争(1)

    分为下述三类:一、有关法身诸问题,含:1.〈初问答真法身〉、2.〈次重法身〉、3.〈次法身像类〉、4.〈次法身寿量〉、5.〈次修三十二相〉、6.〈次受决法〉、7.〈法身感应〉、8.〈法身佛尽本习〉、27.〈次住寿义〉。二、有关大、小乘差异的问题,含: -------------------------------------------------...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845816.html
  • 东晋慧远法师〈法性论〉义学的还原

    。” 远公谓若法身可言“见”,则应由四大五根所成。 〈次重法身〉: 34页 假使慈悲之性化于受习之气,发自神本,不待诸根。四大既绝,将何所摄而有斯形。 此段言若无四大,佛菩萨何能有形相。 〈法身感应〉: 天(按:当是发语辞“夫”)形开莫善于诸根,致用莫妙于神通 。.......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5548441.html
  • 东晋慧远法师《法性论》义学的还原

    则应由四大五根所成。 〈次重法身〉: 34页 假使慈悲之性化于受习之气,发自神本,不待诸根。四大既绝,将何所摄而有斯形。 此段言若无四大,佛菩萨何能有形相。 〈法身感应〉: 天(按:当是发语辞「夫」)形开莫善于诸根,致用莫妙于神通 。......推此而言,寻源求本,要由四大。四大既形,...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3673948.html
  • 《慧远大乘中深义十八科罗什答》(续三)

    喜玛拉雅山佛母岭玛那萨罗瓦湖。佛典说,此湖流出四大河,一河中有黄金,一河中有金刚石,一河中有红宝石,一河中有琉璃。实际上,此湖没有出口,潜流地中,为恒河之源。   5第七章法身感应   译文   ...句话似相近。   ⑦指〈次法身像类〉章。罗什答说:「言十住无师者,为下凡夫二乘九住已还,可非于诸佛,言无师也。乃至坐道场菩萨,尚亦有师,何况十住?」   ⑧《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佛)告...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193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