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首座突然死亡,因此当时禅门人物都称洞山是“问死初首座的良价禅师”。
初首座的突然死亡,与洞山良价禅师的追问是不是真有关系,这很难下一定论。不过,禅门的问答,确实如石火雷光。快得不容你分别,“只要...
星云大师
|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233154344.html
-
唯识问答 刘玉子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 96 册 1978年03月初版 页329-362 -------------------------------------------------------------------------------- . 329页 问答一 客问曰﹕何故要学佛﹖余答曰:欲免生死轮回大苦,故 要学佛也。客曰:人死即灭,有何轮回﹖余曰:不然也;死 ...
刘玉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1073982.html
-
放生问答
圆因大师著
问:什么叫做放生?
答: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被擒被抓被关被杀,惊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际,发慈悲心,买物救赎,予以解救释放的一种行为!
问:为什么要放生?
答:简单地说,放生就是还债,还今生累世以来我们所内无数的杀债。要知道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有罪必报,有债必还,今生我们所造的杀债已不可胜数,更何况累劫多生!所以我们要积极地放生,救赎生命,偿还...
圆因法师
放生戒杀素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2/1855332812.html
-
佛教问答
居士见比丘尼用何种礼? 答:普通而论,居士见出家二众,皆是顶礼。为合仪规,须详询研律专家,方有根据。区区以为比丘尼既披五衣,便是福田相,向之顶礼,是益在我也。
问:佛教有分十宗。其中净土宗与禅宗较为普通,净土宗教人念佛使之一心不乱,证佛果,并且说念佛能得佛菩萨的保佑,拚命的跪拜,拜一回可以消灾消业障,但禅宗的较没有一点迷信色彩,如楞严经里有一句话,‘若以色见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2253044.html
-
禅定问答 问:何谓禅定。 答:禅是梵语。此间略有三翻。一曰思惟修,思惟是筹量之念,修是专心研习之名,此就因言之也。二曰定,静默之义,此就果言之也。三曰功德丛林,功夫是因,成德是果,此通就因果而言,定中所得功德非一,故喻如丛林。今言禅定者,华梵兼举也。 问:修习禅定如何。 答:修禅定者,住寂静处,结跏趺坐,端身正意,遣除妄想,妄想尽处,心便安定,安定极处,心力坚强而得自在,自在之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23667514.html
-
摘录于傅益永居士《素食生食与健康》雷久南居士问答。
雷久南博士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修习物理化学,其后在德州大学肿瘤研究所从事癌症研究。全家实践素食及生食多年。五月十九日在本公司发表专题讲演‘饮食与癌症的预防’,强调饮食适当,可以预防当今最难医治的癌症,讲词已另在本刊发表,讲后听众有很多问题请教。次日在中山堂应中华民国自然疗法学会、陶声洋防癌基金与中华民国土壤肥料学会三...
佚名
素食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174512147.html
-
问 :什么叫做放生?
答 :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被擒被抓被关被杀,异类众生惊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际,而发慈悲心,买物救赎,予以解救释放异类众生的一种行为!
...
中华放生联盟
|放生问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0123516119.html
-
问 :为什么要放生?
答 :华严经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虛空界不能容受。”简单地说,放生就是还债,还今生累世以来我们所欠无数的杀债。要知道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有债必还,有罪...
中华放生联盟
|放生问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0127456120.html
-
问 :放生的对象有没有限制?
答 :没有限制。举凡天上飞的如鸽子、麻雀,地上走的如鸡鸭、牛羊,水里游的如鱼虾、鲈鳗,土里钻的如蚂蚁、蚯蚓,大到如狮子、大象,小到如蚊子、苍蝇,...
中华放生联盟
|放生问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0132096121.html
-
问 :素食与护生放生的关系?
答 :素食是具备自他二利的功德,素食不仅对自身有很大益处,而且还间接有护生放生的意义,因为肉食者越少,被屠杀的动物也就有可能会相对减少。
÷÷÷÷÷÷÷÷...
中华放生联盟
|放生问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0134366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