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面的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有助于我们在新时期正确认识佛教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如何加强佛教自身建设的问题,如何推动宗教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以及怎样促进当代中国佛教的健康发展。 第一、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大师的这一思想为庙产不保、风雨飘摇的近代佛教提出了一个立世基础的根本问题,那就是与社会的相适应性,这不仅为当时、更为当代佛教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一直是佛教的优良传统,...
何剑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63165354.html
-
社会公共生活的一个显著特征。频繁的日常论争以及力图战胜论敌的强烈愿望,必然促使人们对于论辩本身问题的自觉反思和深入研讨。因为,全面掌握和熟练应用论辩工具,乃是在辩论中击败论敌、获得论辩胜利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和条件。另一方面,各种实际论辩活动的开展,各种辩论素材的积累,各种论辩问题的提出,又为论辩学的创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总结、探讨实际论辩中所运用的论辩方法、论辩技巧,制订和规范有关...
曾祥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74638478.html
-
问题的提出,可以看出制戒是因比丘的行为出了问题才针对此问题制定的。宾头卢以神通度化的手法不合宜,因此佛陀开始禁止比丘现神通。 但是一时之间,比丘们似乎很难严格遵守,还是有人会现神通,因此律部记载每当... 虽然佛陀允许弟子们基于慈悲心而现神通, 但基于弟子可能不当使用,所以最终也禁止使用神通, 毕竟神通不是智能,有它的局限性, 既非究竟,也不是解脱的主体, 所以不但不...
丁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50548607.html
-
中国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应时应景的,大的环境不需多说,教界人士心中自知.讲话中的重心也说的非常明白.关于道风问题,持戒问题已经不是一时的问题了,古来大德多有提到.只是今天由局长先生又次说了出来罢了.不过本是自家之事,却由一个朋友提出,有些尴尬.下面是我对道风建设的一些不成熟看法
一 经验的借鉴
虽是老生常弹,但是时代不同亦要有些新意才好.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南...
果波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5156830.html
-
力量的生长,更会迫使各种不同的宗教加强合作以应付共同的难题。 宗教对话的必要性 宗教之间的对话问题的提出,是源于人类生活中的一大难题,即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同民族间的矛盾冲突贯穿于数千年的...宗教对话:冲突各方的最大利益 何光沪 参加2004年世界宗教国会会议的与会代表合影留念(资料图片) 宗教对话的提出,源于不同宗教信仰民族间的矛盾冲突。各种宗教面对的共同挑战,使得宗教之间的...
何光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10765034.html
-
内在的人性本质以及社会价值观念,选择人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即所说‘佛教现代化’。对于佛教的法义来说,不存在什么理代化的问题,因为佛法超越时空的束缚。‘佛教现代化’这一问题的提出,是弘法的一种方便,佛法的本...惠空法师访谈录 马明博 问:“您对当前佛教界为了使佛法与生活联系起来。所提出的‘佛教现代化’有何看法?” 惠空法师答(以下简称“答”):‘佛教现代化’,是指在现代社会的科技、现代的社会文化传播...
马明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5671439.html
-
的说法方式
7.释迦牟尼对社会改革的看法
第三题 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第四题 佛教开创时期的一场被歪曲被遗忘了的“路线斗争”——提婆达多问题
1.问题的提出
2.佛典中...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和研究方法,才能够独具慧眼、游刃有余地处理佛教史上错综复杂的学术难题。这在《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浮屠与佛》、《再谈“浮屠”与“佛”》、《佛教的倒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中外...
钱文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63880263.html
-
宗教日益呈现的社会性特征,将成为日后中国宗教学研究或者是宗教的社会学研究方面的一个研究重点。 1. 当代中国宗教的社会性及其研究方法 中国宗教社会性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出于如下两种考虑和一个社会背景...已经可以提出。对于这一社会现象,宗教学研究应当将其现象及其问题,主动地纳入自己的学术视野,进而调整宗教学研究之理路,在宗教与现代社会相互适应的基础上,拓展这一课题的社会性深厚内涵,促使它能够适应中国社会...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0971327.html
-
学术上探讨佛法理论,在凡夫还未到达证悟的阶段,所讨论的都是凡夫知见,对信解行证或佛法知见又有何益? 答:若是依「凡夫知见无益」这套逻辑,现在你问我,我回答你,我们凡夫之间在此一问题上的彼此讨论,又能有何益处呢?就算我回答「有益」,这也是凡夫知见,你能相信吗?就算我回答「有害」,这依然是凡夫知见,你能相信吗?所以依这套逻辑,那你这问题的提出,本身就已大有问题了! 事实上,只要能站在「立敌共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11838730.html
-
来作为信仰者在诠释神话时所应掌握的原则。 关键词:1.佛传 2.释迦牟尼佛 3.佛教神话 4.八相成道 5.神话学 【目次】 一、问题的提出及消解 (一)问题的提出 (二)消解问题的可能 ... (二)宗教语言原则 (三)行与果的原则 一、问题的提出及消解 (一)问题的提出 在刚收到的一封地藏菩萨灌顶法会邀请宣传单上写著: 地藏菩萨因地修行时,发下“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
李坤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542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