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喜众生。
有关腊八粥的来历如下: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
有想结缘腊八粥善款的居士可与佛事组联系。电话:0571-87975457
净慈寺将于早上四点左右开门迎客。欢迎各位居士随喜参加。
...
【佚名】
|法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1/0923427585.html
-
忏悔其无知!) 最后,末学自己也很肤浅,在写这篇杂感的同时也在深深忏悔自己的无知。如果说末学的言辞令您不愉快了,在此深表歉意。菩萨尚不舍众生、随喜众生,更何况末学一介小小行者,故依然随喜赞叹您们,并...佛子介绍浏览了一篇文章,其中的观点是“高僧的肉身不坏”是“木乃伊”,于是末学在其博客留了言,在随喜赞叹其博闻多识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对于佛法修行、修证的无知见解。由于该文属于那种点击率很高的博主,所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55457634.html
-
壬一、随喜世间善:
欣乐而随喜,一切众有情,
息苦诸善行,得乐诸福报。
作为大乘修行人,内心应该随喜一切众生能息除恶趣痛苦的诸种善行,以及他们在善趣中享受人天安乐的...进行随喜,能不能获得同等功德呢?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毕竟是凡夫,文殊菩萨一刹那度化众生的无量善根,如果一随喜就得到了,那我们早已经成就了。但与我相当的人在做善事的时候,若对他进行随喜,可以得到同等的...
著:无著菩萨 译讲:索达吉堪布
|入行论|善说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2/0809036860.html
-
四无量心”即“慈、悲、喜、舍”四种广大心愿。意思是以无有限量的大慈大悲精神为众生拔苦得乐,做到随喜众生的功德,平等地利益人群。这是大乘佛教利他思想的精髓所在,是佛教大宏大愿、高尚无私的精神体现。利他...邪淫,体现了佛教慈悲宽容的平等精神。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认为包括人与人在内的一切众生之间应当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平等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基础,佛教常常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说的就是一切众生不论大小、...
成建华
|从“和谐世界”看佛教伦理的现代意义|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03973893.html
-
是指无量地使众生快乐、拔除众生的痛苦、随喜众生的功德、平等地利益众生。这是四种利他的善良心愿,四种使众生离苦得乐的崇高精神。四无量心构成为实践社会道德的心理基础,对于人们自觉地实践社会道德规范具有重要...尊崇佛法,敬仰礼拜诸佛和菩萨;二是确立人与人,人与众生之间的关系。强调要遵守五戒,实践十善等,以协调、完善人与人、人与众生之间的和谐美好关系。后者的实质是社会伦理,蕴含着伦理道德的社会功能、社会意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1651022.html
-
众生的痛苦、随喜众生的功德、平等地利益众生。可见,这四种心愿是自觉利他的善良愿望,是使众生脱苦得乐的崇高价值。 由慈悲观念可直接导出利他观念。无论是慈、悲,还是四无量心中的喜、拾,都包含着“利他”的...正定)的同时,要兼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和“四摄”(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认为在不舍弃获得个人解脱的同时,更应致力于普度众生。由此,自利利他、自觉觉人成为大乘伦理...
杨 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3960196.html
-
从宗教上讲是无悲心之举,此乃伤害他人,罪孽深重。从世俗讲也是危害群众生命安全的犯罪行为。第十三,慎戒忌妒,这是宗教和世俗共倡之德,对人不能过分奉承或轻视,更不能忌妒他人。佛经中说:“随喜众生为善”,...成之名。为何称释迦牟尼为出有坏世尊?“出”谓超出生死涅槃二边,“有”谓有六功德,“坏”谓坏灭四魔。世尊为六道众生降自兜率,入住母胎,出胎降生,妃眷嬉游,谙练技艺,由家出家、行难苦行、趣金刚座、降伏魔军...
珠康·土登克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3071291.html
-
胜心者生复生,敬诸有情如我大恩亲
菩提大行义乐定修行,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三次)
观想:我要皈依上师三宝,忏悔一切所做罪业,随喜众生一切功德,广行菩萨六度万行,做一个真正不退缩的菩萨。我...中尊,至菩提皈依,为成自他利,我发菩提心。
现往十方界,诸佛菩萨听,为圆满菩提,令发菩提心。(三遍)
受菩萨戒:
我今皈依三宝尊,罪障各各皆忏悔,有情众善尽随喜,大觉菩提意能持,
诸佛正法贤...
夏坝仁波切
|白文殊|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1652366082.html
-
别人享受安乐就会妒火中烧,却从不知随喜众生的功德,真乃一群无惭无愧、极不可靠之流。他们自己没有能力成办任何事业,却对他人要求极高;有求于人时便慈颜相向,事情过后则形同陌路。这种人的品格极不沉稳,性情也...徒啊!
末法时代的众生的确十分恶劣,大多数都忙于指责他人,却不知省察己过,对于别人饶益众生的事业,不仅不能随喜赞叹,还冤枉妒忌。在背后议论他人的是非短长、说三道四,当面却点头哈腰、阿谀奉承,实是末法...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6187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