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者们都是认识到贪欲增上的严重过患,才精进用功对治贪欲。当年,迦叶尊者头陀行第一,世尊赞叹说:“头陀行在,我法常住。”依此反推便知:贪欲增上,佛法就会隐没。各位反问自己:现在我是想“抖擞身心出尘劳”...
益西彭措堪布讲
|贪欲|轮回|解脱|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9/10301714093.html
-
长江一带素有“过了安庆不说塔”之说,迎江寺内的振风塔,早已成为安徽省安庆市的标志。然而,随着周边的数幢现代高层住宅楼的即将建成,人们印象中耸入云霄的巍巍振风塔只能相...
网络
|迎江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6/0838534425.html
-
2008年10月7日,山西蒙山景区晋阳西山大佛正式敞开胸怀,笑迎宾朋。据有关人士透露,蒙山景区晋阳西山大佛正式对外开放后,还将继续保持一段免费接待游客的时间。
蒙山景区位于省城西南约15公里处,景区内最具标志性的晋阳西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年间,是我国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后因战乱而隐没。1980年,失去头部的晋阳西山大佛被当地热衷佛教文化研究的王剑霓老人发现。2007年初起,晋源区政府投...
佚名
|大佛|开放|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0/09291530362.html
-
<<金光明经>>所举之法身二种:(一)理法身,理即性德;谓本觉之理性,性净明体,本来离念,等同虚空界,无所不遍,诸佛与众生皆同一相,但在众生为无明所隐没、在诸佛为始觉之智所显现者,称为理法身。(二)智法身,智即修德;谓究竟始觉之智,契合清净本觉之理,理智互融,色心不二,智所现故,称智法身。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25978057.html
-
诸佛。《十住毗婆沙论》把这种禅法叫作般舟三昧。 智者大师认为,没有证得实相的事观或事相的修行称不上事圆顿止观的大行。《摩诃止观》中说到健全的念佛定必须经过二个阶段。第一是隐没的念佛定阶段。在此阶段,专念佛的功德法门,不见弥陀色身相好,处于隐没状态。解佛功德,忆识明了,进入第二不隐没阶段,若人此定,如来光明神容分明而实见。首先入隐没的念定佛,然后入不隐没的念定佛,才是正确的念佛顺序。如果不入隐没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55754570.html
-
据楚天都市报消息 随着蛇山“显山透绿”工程加速,一座有着540多年历史的寺院——龙华寺重新“露脸”。曾长期隐没在大量商业建筑背后的龙华寺,如今市民若从阅马场走过,都能看到这座寺院显眼的大雄宝殿。
昨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周围是热火朝天的拆迁场面,龙华寺内依旧一片清静。寺院的智宏法师介绍,龙华寺始建于明成化二年。文革期间,寺庙大部分建筑和碑文被毁。现在的寺院是1994年重建的...
【佚名】
|露脸|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6/0932569773.html
-
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说法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一天清晨,佛陀正在园中经行,一位容貌庄严殊妙的天子来到佛前,恭敬的向佛陀顶礼后,说偈问道:
如何获得好名声?如何获得广大财? 如何获得名流传?如何获得善友亲?
佛陀也以偈语回答天子所问:
持戒能得好名声,布施可得广大财, 真诚实语名流传,恩惠普施善友亲。
天子听闻佛陀宣说的法义,欢欣喜悦,再次顶礼佛陀后,便隐没...
无著菩萨[著] 索达吉堪布[译讲]
|布施|戒律|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6/1059329965.html
-
现在诸佛同说……为欲拔济一切有情生死大苦,为欲绍隆三宝令不断绝。是故于此三乘正法,应普敬信,勿生毁谤障蔽隐没。若有谤毁障蔽隐没三乘正法,下至一颂,决定当堕无间地狱。’一切小乘法都要‘应普敬信’,不能...兄弟相残’,也是违背佛意的。 《地藏十轮经》又云:‘于未来世此佛土中,诸恶人等,非是三乘贤圣法器,或少听习声闻乘法(听了一点点声闻乘法),便于诸佛共所护持独觉乘法、无上乘法诽谤毁呰、障蔽隐没、不令...
妙 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1148785.html
-
问:为什么有人佛来接一次就走,有人要佛来接二、三次才走?
净宗法师答:愿生心切的人,一见佛来,满心欢喜,立即随佛往生。愿生心不切,挂念尘世的人,虽见佛来,心中犹豫:去还是不去?佛智鉴知,此人犹豫不决,即慈悲持莲台等待;等此人决定,佛即将莲台接此人而去;此人若退愿生心,佛即隐没;等此人再起愿生心,佛即再来。佛之慈悲,无法比喻!如本集宗归师、刘茂仲之往生。
更多净宗法师佛教问答
...
净宗法师
阿弥陀佛
http://www.fjdh.cn/fjask/2007/08/14291213507.html
-
佛因为心识已经彻底明净,所以表现出来的状态只有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和藏识俱已隐没(注意!不是消失)。
从作用上说,不空如来藏代表的是如来藏本来具有的,原本清净圆满的功能;空如来藏反映的是如来藏能够被...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09390577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