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无”与“非有非无”――《不真空论》所破“本无”浅析 何欢欢 内容提要:有关“六家七宗”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的讨论历来争议较大,从现存史料来看,肯定道安主“本无义”或“性空说”、竺法深持“本...非无”的辨析论证以及魏晋时期人们对于般若思想的理解,与其说僧肇批判的是某一人、某一宗,还不如说僧肇破斥的是当时对般若类经中“非有非无”思想的一种普遍性误读。 关键词:不真空论 本无(异)宗 本无 ...
何欢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51770663.html
-
,若云非有非无,是戏论谤,此是本四句也。复此四句,每句有四:且有中四句者,有有、有无、有亦有亦无、有非有非无;无中四句者,无有、无无、无亦有亦无、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中四句者,亦有亦无有、亦有亦无无、亦有亦无亦有亦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非有非无中四句者,非有非无有、非有非无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非有非无。以上四句,每一句成四句,则成四四十六句也,三世皆有此十六句,成四十八,此四十八句,皆有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395110941.html
-
问:常言离四句绝百非,且四句者何? (南京法一和尚)
月溪禅师答:但举一对,或举一字,便成四句,且如有无一对,作四句者,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便是四句也,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390310940.html
-
如本法师答:凡夫(梵语prthag—jana)心境尚有强烈执著,时空之存在,是因为众生业识不净,乃至执著而自然感召的,因念念执著,分别诸境,时空当下现前;诸佛心境已定破时空,内心丝毫无染污分别 ,故得清净一心,时空之有无,对佛而言,可有可无,非有非无,有无不一不异故。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7152912596.html
-
如本法师答:神识说是在身体的那个部位即不中,神识若说在头部,脚底触摸即有知觉;神识若说在脚底,头部一敲即有痛觉;神识若说在脑部,打伤四肢为何亦有痛感?
神识是遍及全身的各部位,神识配合身体的殊胜作用,以脑部为反应知觉中心,具有分别、平衡、记忆、知觉、反应的特殊功能,但神识是遍及各部位的,若即若离,无实无虚,非有非无,非大非小,非内非外,神识在身体之存在,实乃不可思议,决非固定性的在某一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310212438.html
-
执著“有”,又不执著“无”,不落有无二边的中道原则,即把“非有非无,而无而有,有无不定”(同上)称之为“玄”,这种观点,既有老庄贵无思想的痕迹,又具般若中道思维的色彩。老庄是重视否定思维的,老子讲“...也是没有止境的。应该说,庄子对“无”和“有”的怀疑和否定,也颇似般若学的“非有非无”的中道观,但尚有差距。中道观是反对任何执著,对“空”也不能执为“实有”,而老庄的否定思维,还保留有“贵无”的特色,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72255558.html
-
赵朴初答:为了便于判断,需要再作些说明:(1)一切法空的理论是建立在一切法互相依存的因果律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它不是否认因果律的。(2)这里所说的空,不是空无之空,它是绝待的,不能认为是有,也不能认为是无,不能认为是生,不能认为是灭,一切经验上的有无、生灭、来去等等概念都说不上,不是我们的觉知分别所能得其实际。所谓非有非无,非生非灭,一切皆空,所以说是"空不可得"。(3)对于事物的认识,...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6562610795.html
-
问:第八识之种子业习气,经谓因有善恶,果则无记。是否以法性宗约相因凡夫位而言,即无明薰染真如,亦即非无,故曰因有善恶,约体果圣地而言,熏习无自性,亦即非有。然非待成圣方称无记,即在凡夫位已是无记,惟...之第八识也。前世业种有善有恶为因,及所得来世之业果,则为非善非恶之无记性,非善非恶,即可善可恶。譬如前世为人造上恶业,来世得地狱果报,而此地狱报身,原不属于善恶二性,何以故,可善可恶故,故曰无记。又...
范古农
|范古农|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6480212698.html
-
非无,但仍非非有非无。 是的,我完全同意,只是想补充一点:“何止是空,非有非无接近万物、这个宇宙的真实状态,但仍然是思维,是概念,所以他最后把‘非有非无’也‘非’掉,是为了说明真相最后已经超越任何...说,万物是“空性”——接近非有非无,一切皆非二元对立,超越思维后,非非有非无。这个“空性”既包括了有形的物,也包括了无形的空间,也包括了意识和思维。甚至包括了“空性”这个概念本身,包括了一切。
...
樊思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11638728.html
-
内容提要:佛性与般若是贯穿整部《坛经》的两个重要概念,惠能对它们作了相互贯通的阐释。佛性本合中道般若,佛性不二,心性不二,自心不二;般若之非有非无也在于显现佛性,般若与佛性体用一如相辅相成而为《坛经...学以非有非无的中道观来阐释佛性,将实相无相与心性本净相结合。佛性不二,心性不二,自心不二;般若是即有即无、非有非无的不二之智,因此,般若与佛性也是不二,它们体用一如地融会于当下一心而成为顿悟成佛的重要...
戴传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91459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