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杂阿含经》中佛陀开示说,世间由五欲的满足而生的诸喜乐,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条件,为某种匮乏的满足,如人饥饿时得到饮食,饱餐痛饮而乐,故名“有食乐”;修定者进入第二禅时,无觉无观,定生喜乐,此乐不凭借任何条件,唯从内心自然生起,故名“无食乐”;当进入第四禅时,离喜乐的扰动而住于安乐的舍心正念中,这种平静的安乐名“无食无食乐”,即连“乐”也不需要凭借的乐【同上书,123b。】。《释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60553487.html
-
根,种亦非根,根亦不离种。人神亦如是。小大如法,从生 往至中,从是本会有。好行者中,得好五阴。恶行者得恶中 。得阴者为天眼行,中止者为三食乐。念识中止者,或囗一 日,或囗七日止。到父母会,亦所...
净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2470912.html
-
佛陀开示说,世间由五欲的满足而生的诸喜乐,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条件,为某种匮乏的满足,如人饥饿时得到饮食,饱餐痛饮而乐,故名‘有食乐’;修定者进入第二禅时,无觉无观,定生喜乐,此乐不凭借任何条件,唯从内心自然生起,故名‘无食乐’;当进入第四禅时,离喜乐的扰动而住于安乐的舍心正念中,这种平静的安乐名‘无食无食乐’,即连‘乐’也不需要凭借的乐【同上书,123b。】。《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七说,众生常被欲火...
陈 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2939239.html
-
lsquo;有食乐’;修定者进入第二禅时,无觉无观,定生喜乐,此乐不凭借任何条件,唯从内心自然生起,故名‘无食乐’;当进入第四禅时,离喜乐的扰动而住于安乐的舍心正念中,这种平静的安乐名‘无食无食乐’,即连‘乐’也不需要凭借的乐【同上书,123b。】。《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七说,众生常被欲火所烧,热恼不安,当由修习禅定而...
陈兵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64476337.html
-
受,或乐受,或不苦不乐受等三种变化,经中举了六种情况来说明。其中,“食”与“无食”,还是指与五欲相关的。如第《杂?四八三》说:“云何食念?谓五欲因缘生念。”“云何有食乐?谓五欲因缘生乐、生喜。”“云何无食乐?谓息有觉、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而身体上的“觉乐身、苦身、不苦不乐身”,与属于心理上的“乐心、苦心、不苦不乐心”,大概就涵盖了所有我们所能观察的受了。 观心,主要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2553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