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养生之道》
------------
前言
------------
佛说“人身难得”,因此,关爱生命成为佛修者人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这不仅仅表现在关爱一切众生上,而且佛教的最终目的是要普度一切众生,使其开启智慧,明心见性,得证佛道。
养生的目的应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两个方面,而佛教的一切修证行为恰恰就包涵了这两点。基于此,我们从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中,甄选出简单易行且又不会出现不良后果的佛教修身养性方法,期望对身处激烈竞争的现代人在养生方面有一定的帮助和启迪。
佛教养生重在修禅,对初学者而言,修禅典籍莫过于民国年间蒋维乔先生所著《因是子静坐法》,其中不但有详细的修性修心术,更有详尽的入禅方法和作者的亲身体验。可谓熟读《因是子静坐法》即可登堂入室,入于佛家养生长寿之门。然尚有不足尔!
佛教养生分修心、修性、居食养生三部分。修心术主讲慈悲、博爱;修身术主讲禅定,又分为内修身与外修身两部分,内修身就是坐禅形定,外修身就是对筋骨肉的锻炼;居食养生主讲生活起居长寿活人之法。这三部分又是一个整体,是故,本书循序渐进,从入门的《因是子静坐法》而至外修身功夫《达摩易筋经》,再至内修身之典籍《洗髓经》,逐步阐述佛教养生的理论和方法,让初学者也可循序修炼。《六妙法门》与《小止观》是佛教养生不可不读的典籍,故本书亦收录之。
古人之典籍,余不敢有丝毫篡改,只根据从医之经验,略作解释,能有益于初学修炼养生者,则余额首称庆,不胜欣慰。佛教养生著作不乏滥竽充数者。本稿余斟酌校对再三没有谬误,不欲误人尔!
任修瑾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