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与禅法》
释惠敏著
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
目次
通 序 释圣严
自 序 释惠敏
壹.绪论
一、导言.
第一类:绪论
第二类:戒律与伦理学
第三类:禅法、教育与净土
二、《瑜伽师地论》研究成果之回顾与展望
三、戒律与禅定
提要
§0. 前言
§1. 戒律与禅定之关系
§2. 戒律仪
§3. 根律仪
§4. 于食知量、觉寤瑜伽.
§5. 正知而住
§6. 结语
Buddhist Precepts and Meditation..
贰:戒律与伦理学
四、汉传“受戒法”之考察
提要
§1. 受比丘戒法之“一白三羯磨”
§1.1 白文(the Motion;提案文)
§1.2 羯磨文(the Announcements;声明文)
§2. 汉译“受菩萨戒法”
§2.1 受菩萨戒之“发戒体法”
§2.2 《传戒正范》之“受菩萨戒法”
§2.3 《传戒正范》“发戒体法”之问题
§2.4 受菩萨戒法之建议
An Inquiry into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 Receiving the Precepts
五、中土比丘尼传承与西藏比丘尼僧团之重建
提要
§0. 前言
§1. 比丘尼律统在中土的兴起:中国汉传比丘尼传承概况
§1.1中土比丘僧受具足戒的开始:
§1.2 中土比丘尼二众受戒(二部受戒)的开始
§2.《四分律》、《根本有部律》之比丘尼戒条比较
§2.1 研究资料
§2.2 条文数之对照表
§2.3 说明
§2.4 结论
§3.《四分律》与《根本有部律》犍度章数之比较
§4. 西藏比丘尼僧团重建之问题
§4.1 印度与中土律师对于一部与二部受戒之看法
§4.2 二部受戒以接续藏传比丘尼传承之问题
§4.3 一部受戒以接续西藏比丘尼传承之问题
§4.4 比丘尼受戒程序中“学法女”之意义
§5. 结语
§6. 附录─藏传比丘尼研讨会议题答覆
Summary(摘要)
Agenda:(议程)
The two main points for the discussion are:(讨论重点有二:)
六、瑜伽菩萨戒本之心理与伦理观
提要
§0. 前言
§1. 瑜伽菩萨戒本
§2. 瑜伽戒本的心理观
§3. 染、非染违犯心所及无违犯因缘出现次数分类表
§4. 染、非染违犯心所及无违犯因缘出现次数总表
§5. 瑜伽戒本的伦理观─由具悲愍非为恶
The Psychology and Ethics of the Yogacara Bodhisattva Precepts
七、安宁疗护的佛教伦理观
§0. 前言
§1. 安乐死与不杀人戒
§2. 脑死与不杀生戒
§3. 安宁疗护与瞻病送终
[参考文献与其略号]
八、灵性照顾与觉性照顾的异同
─身、心、灵 vs. 身、受、心、法─
§0. 前言─所谓“全人”的观点
§1.“体外离脱”之临死经验的三种解释:
“即”、“离”、“不即不离”
§2. 灵性照顾(Spiritual Care):身、心、灵
§3. 觉性照顾(Care of Awareness):身、受、心、法
§4. 灵性照顾与觉性照顾之异同:
身、心、灵vs.身、受、心、法.:禅法、教育与净土
九、鸠摩罗什所传“数息观”禅法之剖析
§0. 前言
§1. 阿那般那三昧法门
§2. 三种学人
§3. 六门
§3.1 数法
§3.1.1 除欲思觉
§3.1.2 灭嗔恚觉
§3.1.3 除恼觉
§3.1.4 除亲里觉
§3.1.5 除国土觉
§3.1.6 除不死觉
§4. 结语
十、美国“禅定与教育”博士论文之剖析
提要
§0. 前言
§1. 论文简介
§2. 分析与评论
§2.1 年别篇数︰
§2.2 学科 (subject) 篇数︰
§2.3 所测验的“量数”(measure)︰
§2.4 实验的对象︰
§2.5 研究方法︰
§2.6 使用的禅定种类︰
§2.7 对禅定本身的探讨或其它相关研究︰
An Introduction to Doctorate Dissert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cerning Meditation and Education
十一、“心净则佛土净”之考察
摘要
§0. 前言
§1. 菩萨净土之行与发菩提心
§2. 为“成就众生”故“愿取佛国”
§3. 十八“净土之行”:行净则众生净,众生净则佛土净
§4. 净土行之十三阶位
§5. 净土行之十七展转相
§6. 心净则佛土净:心净则众生净,众生净则佛土净
§7. 心相无垢(心性本净) 与“非心”
§8. 结语
[参考文献与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