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上师
陈念萱著
<编者序>
大师在哪里?
有一位朋友在一次特殊的因缘里,获准了三十分钟的单独时间向十七世大宝法王请法,法王闭目想了一下,睁开眼说:“把身体调好,把禅定修好。”天啊!这是什么答案,就这么简单吗?没有传一点特殊的法吗?他很失望的离开,整整过了一个月,才意识到法王给他的其实是当下最准确、最重要的提醒。禅定没功夫,身体又不好,给你再多的法,你也受不住啊!
我们常常费上九牛二虎的力气去寻找大师,希望大师给予最神奇又关键的指导。我们全神贯注在寻找一位适合自己的老师,但是却往往忘了回头检视自己的状况,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学习。
在我与念萱磨书的那个月里,我问了许多一般人都会问的问题,例如:怎么确定老师的资格?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跟对师父?怎样才会下决心把自己完全交给老师?……渐渐地,我得到一个了解,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答案在你心里,在于你的起心动念。你的态度某种程度决定了你会找到什么样的老师,会学到什么东西。
念萱的这本书,珍贵处大概也就是在这里吧!这不是本告诉你怎样去挑选师父的指南,而是一本寻师经验的分享。
念萱不是完人,她有她的聪明智慧,但也一样有她的贪瞋痴慢疑。听她如何一路走来、如何被师父修理、如何糟蹋师父的慈悲、如何挑战师父的教训、如何不信任师父、如何怀疑、如何躲闪、如何愚昧地坚持……你也会在她身上看见自己深藏不露的各种劣根性与愚蠢至极。当我们指着别人嗤之以鼻的时候,也许更不堪的是自己;当我们怀疑老师的教学时,也许问题正出在自己的骄慢上;当你把自己完全交给老师时,也许只是想逃避为自己负责。这就是起心动念,动机某种程度决定了你会找到什么老师,会怎么学习,进步与否也由这些反省开始。
除了少数自修成功的人外,每个学习者都不免要经过寻师这个阶段,只是很少人明白,学习并不是从找到上师的那刻才开始,寻师的过程中其实已在学习了。寻师过程中的反复思考周折,往往可以让一个人更明白自己,更认清自己,更发现自己底层的不堪,于是逐渐谦卑,臣服,终于成为一个可以承载佛法教导的无漏容器,这时属于你的上师自然就会出现了,因为你已经准备好接受上师的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