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集
【目 次】
塑佛(序)
《觉有情》
我们能不能显神通?
善措其心
落叶?结业
不偏不倚之道
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过年
学佛
如何丰富生命?
现代妇女的画像
食的艺术
何处是乐土?
活出生命的泉源
如何看待自己的心?
活到老学到老
探源寻根
菩萨心、菩萨行
愿菩提心--四无量心
佛陀的基本法轮
佛陀的宗教态度
谈修学佛法
共创生命的净土
《悟无生》
用功
调身、调息、调心
家在那里?
一句弥陀作大舟
专致其心
照顾你的心
阿弥陀佛您在那里?
心空及第归
序【塑 佛】
今年夏天,为了紫竹林精舍宝殿佛像的雕塑,每个星期二我往返于嘉义、高雄之间。从溽暑到秋凉,一块块没有生命的泥土,在雕塑家的手中逐渐捏塑成一尊庄严的佛像。
佛的眼睛微微地张开三分,头部前倾,当我抬头仰望时,感觉佛正悲悯地注视著我及这个充满波澜惊涛的世间。
佛的两手结印于胸前,右手食指与姆指轻轻交接成圆,而左手面对著我,向里结印亦如右手,此印名为说法印。一条无形笔直的线,由鼻梁到衣袍的折纹中间,构成一个平衡和谐的画面,佛端挺挺地坐在须弥座上,慈蔼、庄严。凝神注视时,仿佛有股强大的力量正从指间释出,欲转我超出轮回。
塑佛的每个动作、每个细节,都不能大意轻忽,每一块泥土都得安置在恰当的部位,增一分成臃肿流俗,少一分则又枯槁无力。俯视的眼神,微启的双唇,动转的手印,都蕴涵著佛对这世间永不止息的悲愿。
泥塑只是塑佛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接下来依泥胚要翻成FRP,最后再以铜铸造,才算大功告成,这中间只要有任何偏失,将会前功尽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塑造自己,当我们造作任何行为时,它就不断成为业力,再回头影响自己,把我们塑造成某一种类型的人,有固定的习惯、思考方式……,所以,当下的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在塑造下一刻的“我”。
学佛的过程亦如塑佛像,要在这儿增加一块泥土,或在那儿减少一块泥土,全要靠自己细心观察、判断。学佛就是要用佛陀清净的身、语、意业来雕塑自己,藉著各种因缘、法门的掌握与修习,增长菩提心,积聚福德与智慧二种资粮。
“点石集”是我自七十四年至八十年间的一些谈话记录与演讲稿的结集,由几位同修将录音带加以整理,曾陆续发表在“香光庄严”杂志的“春风化雨”版中。上篇“觉有情”是对僧众生活的随谈、共勉,或对在家居士、大专青年的演讲,主要是将大乘菩萨道的精神落实于现实人间的生活;下篇“悟无生”则是对香光尼僧团僧众打佛七的讲话,主要是藉净土法门的修持与体验,提升修行的内力。
但愿藉著这本书的出版,让我们在心田上雕塑起一尊佛,用慈悲的心眼,平等地看待世间,用有力的双手去扭转苦难的境界,也让我们一同走上相互提携、自他觉悟的道路,以不偏不倚的中道从此岸度到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