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作者:卡卢仁波切
第一篇
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于印度菩提迦耶成佛之后,决心将我们如今所谓的佛法传授给一切众生,令得解脱。但佛也明白,即使他将这些甚深法教全部讲出来,也没有什么用处,因为很少有人会听从他的话。实际上,佛看出人们无力接受如甘露般的佛法,所以,起初根本什么法也不教,而退隐山林,独自入禅定。他一连三周,心住觉境,不说一法。过后来了两个在六道轮回中地位最高的天神,帝释与梵天;帝释献给佛一个白色螺贝,梵天献给佛一个千幅金轮。这两项礼物都是转法轮的象征,也含有恳求佛为一切众生说法之意。佛于是应请离开山林,在印度波罗柰(贝那拉斯)附近萨那斯(Sarnath)地方的鹿野苑,初转法轮,所说之法就是我们如今所谓的四圣谛。
虽然佛是完全了知一切锻炼和引导众生成佛所必须的法教,而且也具有充分的能力传授这些法教,但他也知道时机尚未成熟,还不能把较高之大乘与金刚乘的甚深理念传授给人。他看得出,假若佛一开始就说诸法皆空、诸受本空,以及一切为心所现等法教,必会引起严重的误解。人在没有适当准备的情况下听了这些法教,有人可能因为偏向虚空,认为一切都没有意义,一切都无所谓。他们也可能会想:既然无论做什么都没有真正的后果可言,人们就可能为所欲为;而且,一切若是唯心所现,他们对改变自身处境就不可能有所作为,一切只有听其自然;佛知道,人若无适当准备而闻甚深法教,以上这些误解都可能发生。
甚至到了今日,许多人在听到大乘法时,还是会产生上述邪见;金刚乘密续中的甚深转变法的大善巧方便,同样会遭到误解。举例来说,如果这些人听说有无须压抑或改变烦恼的理论,因为只要能见到烦恼的本性,既足以获得解脱,他们很容易就会产生误解,误认其意为根本不必理会烦恼。有人甚至会想:金刚乘教我们在心起贪嗔时,只管随顺贪嗔。因此,佛虽有能力把所有大乘法和盘托出,但是由于看清众生在心智方面尚未准备好去接受这些法教,所以在初转法轮时只选基本的、简单的小乘法来讲。
此小乘法的内容有一半是谈论我们眼前在世间的处境,另一半是谈论超脱轮回而得涅盘。首先,佛彻底审查我们现在所处的世间,看出其本因是无明,其结果是烦恼与痛苦。所以,佛于开示苦、集(苦因)二谛之后,接着审查其余二谛:一为觉,因觉能灭苦,故名灭谛;另一为成觉之道,名为道谛(所以小乘法的内容是说[苦][集][灭][道]的四圣谛,亦名四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