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佛教传入前的社会情况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几十公里宽的保克海峡把它和印度次大陆隔开, 西面遥对马尔代夫群岛,东面及东北面与中南半岛隔海相望。斯里兰卡地处热带。面积65610平方公里,境内中部和南部为高原,山地,北部和沿海多平原。全国人口1560余万,主体民族僧诃罗族占?4%,第二大民族泰米尔族占18%,此外还有摩尔人;(阿拉伯人的后裔)、伯格人(欧亚混血),维达人(本地土著)、茨冈人(吉卜赛入)等。
斯里兰卡的最大特点就是地理上靠近印度和宗教、文化上近似印度。这个岛上的主体民族僧诃罗族的先民,就是古代从印度迁移来的雅利安人,两国之间在语言、文化、宗教、风俗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特殊的“亲缘”关系,两三千年以来一直进行着十分频繁的文化交往。所以说,斯里兰卡是一个最早印度化的国家,也是一个印度化程度最深的国家,是印度文化体系(或称为印度文化圈)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印度“最初的诗”《摩罗衍那》(Rāmā-yanaya)写的便是印度的阿逾陀国(Ayōdhaya)和楞伽国之间的战争,“楞伽”和“兰卡”(“斯里兰卡”的简称,斯里兰卡人都称自己的国家为“兰卡”)都是巴利语“Lanka”一词的音译;印度的另一部大史诗《摩诃婆罗多》(mahabhārata)和《大鹏往世书》都把“楞伽国”视为附属于印度的一个岛国。
据史籍和文献记载,印度向斯里兰卡大规模移民是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的。当时岛上已有夜叉族(又称“鬼族”)和那伽族(又称“龙族”)居住着。前者人口较多,文化较高,多居住在该岛的中部和南部高原地带,后者入口较少,文化也较落后,住在北部平原。法显在他著的《佛国记》中说:“其国本无人民,只有鬼神及龙居之。”也正说明了这种情况。印度雅利安人来岛后征服了这两个土著民族,并与他们互相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僧诃罗族。“僧诃罗”是"Sinhala”一词的译音,意为“狮子”。这一名称出自这样一个民间传说:北印度梵伽国(Wanga,今孟加拉一带)的一位公主和一头雄狮交合,生下儿子僧诃巴忽(Sinhabāhu,意为狮之臂膀)和女儿僧诃悉伐利(Sinhasivali,意为狮之美女)。兄妹二人结为夫妇,生下32个男儿。长子维阇耶桀骜不训, 被父亲驱出国境。于是维阁耶带领700随从泛海来到兰卡岛,和岛上夜叉族公主顾维妮结合后当上了该岛历史上第一代君王。因维阁耶是雄狮之孙,他所繁衍的后代便是狮族,亦即僧诃罗族。早在公元4、5世纪便已写入《岛史》、《大史》的这段故事传说至少可以说明一点:公元前6世纪前后有大批印度雅利安入来岛定居,在这里建立起一个印度化国家。
维阇耶等把先进的印度文明带到了落后的兰卡社会,使岛上的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语言文化等许多方面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也传到了斯里兰卡。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中期佛教正式传入兰卡之前这三百年间,斯里兰卡社会是一个全面印度化了的社会,这对于佛教在这个因家的传布和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条件。
佛教正式传入前,斯里兰卡的宗教信仰情况是很复杂的,既有原始的鬼神崇拜,又有印度传入的姿罗门教、耆那软和佛教的某些影响。
鬼神崇拜:古代兰卡人普遍崇拜鬼神。他们相信树木都附有神灵,因而也崇拜树木;尤其对榕树和棕榈树,更怀有虔诚的崇敬。人们最崇拜的是四大保护神,他们是:普遍神(Saman),荷色神(Upulvan)、维皮神(Vibhisana)和键陀神(Skandakumāra)。据民间传说,普遍神本是印度祗国精舍的门卫;后来到了楞伽岛。此神和大乘佛教中的普贤菩萨(Samanta Bhadrā)相似,他们的座骑都是一头大象。荷色神守护在兰卡;岛南方的“神城”(Devunuvara),他受佛之托,在维阁耶来岛时将;广条“毕利得圣线”绑在他的手上,以为他祝福。维皮神原是十首王腊瓦那(Ravana)之弟,罗摩(Rāma)为夺回爱妻悉多(sitā);大战楞伽岛时他投靠了罗摩,死后升为神灵。键陀神又称为。健陀童子”。《犍陀往世书》(Skanda purāna)中说:阿修罗卡罗;卡(kāraka) 扰乱天宫, 欺凌众神,只有湿婆神和喜玛拉雅山之女乌玛交媾所生之子才能挫败他。在爱神的帮助下,湿婆和乌玛结合,生下了犍陀童子。他战败了卡罗卡后到楞伽岛和娃娌姑娘结婚,在娃娌的故乡卡德拉迦摩定居下来,所以兰卡又称他,为“卡德拉迦摩神”。在北传大乘佛教中称他为“韦陀”,是一位护法神,寺庙中都有他的塑像。这四大保护神是否在佛教正式传入前已受到普遍的信仰还不能完全肯定。佛教正式传入后。佛教徒巳把他们纳入到佛教信仰之中。
婆罗门教:公元前6世纪印度感行婆罗门教,维阇耶来岛前后此敦也传入到楞伽岛。维阁耶加冕为王,同他一起来岛的婆罗门优婆帝沙(Upatissa);出任国师。维阁耶去世之后优婆帝沙掌权.摄政。维阔耶的侄儿般度瓦斯提婆的外孙般度迦波耶(pandhukābhaya)登位前曾从婆罗门学四吠陀,登位后也礼请一位婆罗·门担任国师。他还在王都阿努拉特补罗(Anurādhapura)城内为婆罗门建造了住宅和医院。这些都说明,“婆罗门至上”的思想还统治着这个国家。
耆那教和佛教:据耆那教文献记载,在印度旃陀罗笈多(Candragupta,前324~298年)当政时,北印度曾发生一场特大饥荒。许多耆那教徒逃难到了南印度,其中一些人又漂洋过海到了楞伽岛。上文提到的般度迦波耶国王在为婆罗门修建住宅的同时,也为尼犍陀(耆那教徒)修建住宅和神庙。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印度兴起之后,佛祖释迦牟尼曾亲临楞伽岛的传说(详见下文)未必可信,但是两国之间既有如此频繁的交往,有关佛教的信息一定也会通过移民、商人、渔民乃至传教师从印度带到楞伽岛去。在《佛国记》中,法显把古斯里兰卡描绘成了一个“商业大国”:“诸国商人共市易,市易时鬼神不自现身,但出宝物题其价值。因商人来往住故,诸国人闻其土乐,悉亦复来,于是遂成大国。”可以推断,像婆罗门教、耆那教一样,佛教也一定在公元6世纪后开始传入斯里兰卡。《大史》记载说,佛灭度后,舍利弗的弟子萨罗菩(Sarabhū)长老曾带了佛的项骨舍利到玛亥央格那(mahiyangana)建塔供养,或许实有其事。玛亥央格那是兰卡最古老的佛教圣地。
第二节 佛陀来岛布教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