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停山夕照天峰塔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9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停山夕照天峰塔

  廖天放晴光,夕阳挂碧树。回首望停山,塔尖吐半红。

  ……

  这是录在奉化市西坞镇停山村《顾氏宗谱》上“停山十景”诗中的《停山夕照》,描述停山及山顶的天峰塔。在经过甬台温高速西坞时,可觅见停山顶上的这座塔。

  据《西坞镇志》记载:“山由县北同山经长汀、越龙溪(县江)再由金钟山迂回曲折,至篠篍山,遂为坦途,不里许又平地突起成伏兔形,始停脉于此,故称停山。又因南麓建有圣姑庙,又称庙山。”

  在《奉化县志》和当地宗谱中,可知停山是四明山的余脉,经奉化城东“茗山十八曲”之后,又从平洼地中突起。从奉化县江在金钟山分出一流的进化江沿山东流,至停山下又分二流,南流向西坞镇,北流到东江,故古人以为此地得山水之钟灵,前耸福海文峰笔架山,后拥汉城武寨茗山后,“山拥三峰,水湾九曲”,曾有圣女施水退兵、久旱降雨等传说。停山之南在明清时有董氏、顾氏迁此发族,在停山上建停山庵、仁寿庵、欢喜庵,成为“停山十景”之一的《欢庵闻钟》,并为求吉保安在明末清初发起建天峰塔。

  穿过正在整修的圣姑庙,爬上杂草丛生的小山坡。如今,坡上似乎人迹罕至,原本走出来的一条小道掩埋在一丛丛的杂草中,杂草竟已高及腰部。走了一半,突兀地冒出一座孤坟,让人吓了一跳。停山这座高仅24米的小山岗顶上,有一座简朴的凉亭,故也称亭山。亭边的一座尖锥形的石塔,远看还以为是一棵树,走得近了才看清,这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古塔。

  天峰塔造型甚为奇特,塔样式为六面尖锥,条石叠砌于山岩悬崖旁,整座塔密不透风,是座典型的实心石塔。条石间,有杂草藤蔓从缝隙间顽强地钻出,令石塔更添了份神秘苍凉。尖顶的塔刹刻有6位菩萨,塔高仅6.4米,底径2.5米。此塔让人一见,就觉得似乎与中国江南的传统文化与审美格格不入,倒有着西域外来文化的痕迹。

  关于建塔缘由,据当地父老相传,小村背靠高仅24米的停山,而面对高达414米、奇峰挺拔的笔架山,故建造的天峰塔乃笔尖之形,与笔架相对应。其二是停山背山面江,进化江在此进入平川洼地,但一遇雨季风暴,江水猛涨,又有停山挡流,于是水怒流急,桥毁船翻不断,建造佛塔是为了镇慑水怪恶龙。故天峰塔既是一座文峰文笔的风水塔,又是借助佛力保境安民的佛塔,现在不仅成为奉化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奉化市的一个名胜古迹,刻在停山圣女庙的对联道:

  左傍宝塔下临圣庙咸称名胜古迹,前绕金溪脉倚同山占有水色山光。

  指路

  可从宁波南站坐车到奉化,再坐从奉化到西坞的公交车或中巴,到停山村下。

  名词解释:

  实心塔——根据塔身内部结构情况,主要分实心和空心两种。实心塔的内部,有用砖石全部满铺满砌的,也有用土夯实填满的。纵或有些实心塔内也用木骨植入,以增加塔的整体联接,或增强挑出部分的承载力量,但结构仍然比较简单。

  张落雁杨古城/文余慧/摄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