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诗中的中都胜迹——纪念金中都建都850年
金海陵王完颜亮于贞元元年(1153年),将都城由僻在东北一隅的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南)迁移到燕京,改称中都,从此开始了北京作为王朝首都的历程。今年是中都建都850周年,当年的一代名都,至今仅残留有几处遗迹。但是在金人的诗歌中,对这座雄伟都城的风貌却多有反映,后人读此,不能不生出很多感慨。故作此文,以为中都建都850周年之纪念。
金末元初人杨宏道有诗《中都》二首,诗云:
龙盘虎踞古幽州,甲子推移仅两周。
佛寺尚为天下最,皇居尝记梦中游。
清明谷雨香山道,翠管繁弦平乐楼。
莫对遗民谈往事,恐渠流泪不能收。
繁华消歇湛恩留,忍见珠宫作土丘。
海日西沉燕市晚,塞鸿南度蓟门秋。
恭光父子三纲绝,安史君臣百代仇。
善恶相形褒贬在,世宗更比孝文优。①
这两首诗,都抒发了对一代名都化为废墟的感慨,前者注重的是对景物的感叹,举凡雄胜的地理位置、壮观的寺庙、清新的香山道、繁盛的平乐楼都留在金朝遗民的记忆中,成为对故国痛苦的回忆。而后者更注重抒发对历史的感慨。北京在唐朝是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的根据地。到五代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时,又为了争夺统治权,而父子、兄弟相残。而到了金代,这里却出现了所谓“小尧舜”的世宗所创造的大定盛世,金世宗也远较同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杰出皇帝——北魏孝文帝优秀。这两首诗充分反映了作者对故国、故都的深厚感情,也说明了金中都的灿烂、辉煌。
中都被诗人歌咏最多的是宫阙、园林,尤其是万宁宫、西苑等,成了诗人反复吟咏的对象。
万宁宫位于今北海公园一带,是世宗所建,“京城北离宫有太宁宫,大定十九年建,后更为寿宁,又更为寿安,明昌二年更为万宁宫。”②万宁宫周围有着丰富的水源,不但是一处风景胜地,而且周围还广布着稻田,又有江南水乡风光。世宗时,大臣张仅言“护作太宁宫,引宫左流泉溉田,岁获稻万斛”。③万宁宫的规模相当大,明昌六年(1195年),章宗一次就裁撤万宁宫的陈设94处。万宁宫与宫城一样设有端门,泰和四年(1204年)四月万宁宫的端门曾发生火灾。④金章宗对万宁宫最为偏爱,曾巡幸多达十余次。他不只在太宁宫游玩,还经常在太宁宫长期居住。承安元年(1196年)三月至八月,承安二年(1197年)四月至八月,泰和元年(1201年)三月至八月,泰和六年(1206年)三月至八月,泰和七年(1207年)三月至八月,章宗都在太宁宫长期居住并处理朝政,或以太宁宫为中心,四处活动。可见,太宁宫不但是章宗的一处避暑胜地,而且是中都的第二政治中心。赵秉文有一首《扈跸万宁宫》诗,描绘了扈从章宗赴万宁宫的情景:
一声清跸九天开,白日雷霆引杖来。
花萼夹城通禁NB128,曲江两岸尽楼台。
柳荫罅日迎雕辇,荷气分香入酒杯。
遥想熏风临水殿,五弦声里阜民财。⑤
张翰也有一首《万宁宫朝回》,描绘雨后万宁宫的美丽:
宿雨初收变晓凉,宫槐恰得几花黄。
鹊传喜语留鞘尾,泉打空山辊鞠场。
已觉云林非俗境,更从衣袖得天香。
太平朝野欢娱在,不到莲塘有底忙。⑥
万宁宫还曾作为御试的考场,章宗在这里亲自对考取进士的考生进行考试,杨奂的《试万宁宫》一诗就是自己参加这次考试的记录:
月淡长杨晓色清,天题飞下寂无声。
南山雾豹文章在,北海云鹏羽翼成。
玉槛玲珑红露重,金炉缥缈翠烟轻。
谁言夜半曾前席,白日君王问贾生。⑦
万宁宫由于坐落在中都城外的北部,因而又被称为北宫,金诗中有几首以北宫为题的诗,写的也是太宁宫,如曹之谦的《北宫》:
光泰门边避暑宫,翠华南去几年中。
干戈浩荡人情变,池岛荒芜树影空。
鱼藻有基埋宿草,广寒无殿贮凉风。
登临欲问前朝事,红日西沉碧水东。⑧
又如赵摅的《早赴北宫》:
苍龙双阙郁层云,湖水鳞鳞柳色新。
绝似江行看清晓,不知身是趁朝人。⑨
张行简的《六月二十九日北宫朝回》:
疏柳衰荷又一时,清波飞叶梦灵芝。
年年踏尽溪边路,不觉吴霜点鬓丝。⑩
从这几首诗可看出,太宁宫坐落在中都北边城墙最东边的光泰门外,是一处避暑胜地。其地湖光粼粼、殿宇耸峙、垂柳扶疏、荷花盛开,不愧为皇家的行宫。金代对此地的开发、建设,也为后来元代以此为中心兴建大都城以及明清北海皇家园林奠定了基础。
以万宁宫为中心的苑囿被称为北苑。北苑在金人的诗中也有描绘,如师拓的《陪人游北苑(甲子岁)》:
系马溪边酌,啼莺柳外闻。
望长魂欲断,愁豁酒微醺。
草色明残照,江声入暮云。
故园春已到,归思日缤纷。B12
赵秉文的《北苑寓直》:
柳外宫墙粉一围,飞尘障面卷斜晖。
潇潇几点莲塘雨,曾上诗人下直衣。B13
可见,北苑中遍植着柳树,有小溪注入池塘,而池塘中种植着大片的荷花,景色十分秀丽。北苑中除了万宁宫,宫墙外的处所可能允许官员与士大夫游览,因为师拓曾“举进士不中,明昌中,有司荐其才,以嗜酒不果”。B14可见师拓并无任何官职,而他游览北苑的甲子岁更是在明昌之后的泰和四年(1204年)。可见北苑在章宗时经过一定的手续还是允许游览的,但是有些过分之举则会受到惩罚的。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监察御史陶钧以携妓游北苑,歌饮池岛间,迫近殿廷,提控官石闻而发之。钧令其友阎恕属得缓。既而事觉,法司奏,当徒二年半。诏以钧耳目之官,携妓入禁苑,无上下之分,杖六十,、恕皆坐之。”陶钧作为负责纠察百官的监察御史,本身的行为就十分荒唐,携带妓女游览当时尚为禁苑的北苑,且歌舞饮酒喧哗,毫无节制,难免要受到惩罚。
金中都最著名的皇家园林是西园,也就是同乐园,位于今宣武区青年湖一带。描绘西园的诗篇众多,有赵秉文的《上巳游西园,分韵得兰字,与杨礼部携同院诸公赋》二首:
相逢草草即杯盘,谁识吾曹个里欢。
燕蹴檐花堕茵席,鱼摇波日动栏杆。
无穷照影溪溪柳,不住吹香畹畹兰。
已属清明连上巳,更容飞盖接NB129鸾。
跨凤骑麟玉笋班,蹇驴不作杜陵酸。
已烦茧纸书陈迹,更许仙舟泛碧澜。
酒令致师严细柳,诗朋鏖战剧皋兰。
遨头却返瀛州去,梦觉扬州鹤背宽。B16
他还以《同乐园》为题作诗二首:
春归空苑不成妍,柳影毵毵水底天。
过却清明游客少,晚风吹动钓鱼船。
石作垣墙竹映门,水回山复几桃源。
毛飘水面知鹅栅,角出墙头认鹿园。B17
此外,还有冯延登的《西园得西字》:
芳迳层峦百鸟啼,芝廛兰畹自成蹊。
仙舟倒影涵鱼藻,画栋销香落燕泥。
淑景晴薰红树暖,蕙风轻泛碧丛低。
冈头醉梦俄惊觉,歌吹谁家在竹西。B18
李献能的《西园春日》:
冰梢出短墙,泓澄暖绿静横塘。
娟娟高竹迎人翠,长红隔水香。
病起心情疏酒盏,朝来风色年芳。
只应归去芸窗晚,梦到湘妃锦瑟傍。B19
师拓的《游同乐园》:
晴日明华构,繁阴荡绿波。
蓬丘沧海远,春色上林多。
流水时虽逝,迁莺暖自歌。
可怜欢乐地,钲鼓散云和。B20
综合上述诗歌和其他史料,我们可以知道,西园位于中都皇城的西部,围以石垒砌的虎皮园墙。园内有湖,湖岸垂柳婆娑,湖面荡漾着钓鱼的小船。园内还种植着竹子与兰花,百鸟在假山间鸣叫,还有饲养飞禽的鹅栅与饲养鹿的鹿园。西园是向官员和士大夫们开放的。
除了上述园林外,中都近郊还有一些胜景,象中都东城墙最南边的阳春门外的风景,尤其是初春的风景,也负有盛名,杨云翼的《阳春门堤上》就充分描绘了初春阳光明媚、积雪将融、垂柳将绿的美景:
薄薄晴云漏日高,雪消土脉润如膏。
东风可是多才思,先送轻黄到柳梢。B21
香山与玉泉山在西山诸山中风景最佳,并且开发最早,在金代已经成为中都近郊的一处胜景,并为世宗和章宗等皇帝所喜爱而屡屡巡幸,乃至建造了行宫。香山在世宗时已是风景胜地,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三月“癸巳,香山寺成,幸其寺,赐名大永安,给田二千亩,栗七千株,钱二万贯。”B22可见,香山大永安寺的规模相当大,而且其寺产相当多,与皇家关系密切。据《金史·地理志》中都路宛平县条,玉泉山建有行宫,玉泉山“在县西北三十里。顶有金行宫芙蓉殿故址。相传金章宗尝避暑于此。”B23香山也建有行宫,巨构在“大定中,诏与近臣同经营香山行宫及佛舍”。B24香山留下了与章宗有关的诸多古迹,如祭星台,“在县西南四十里香山寺前。金章宗祭星之所,台废址存。”B25护驾松“在县西四十里香山。金章宗游玩至此失足,得松护之,遂封云,今废”。B26章宗游览香山与玉泉山有史记载的就多达十余次,如明昌元年(1190年)八月“壬辰,幸玉泉山,即日还宫”。B27明昌四年(1193年)三月“甲申,幸香山永安寺及玉泉山”。B28
章宗时的大臣赵秉文有两首关于香山的诗,描绘了香山的秀美景色和著名的红叶。一首为《香山》:
山秀熏人欲破齐,临行别语更徘徊。
笔头滴下烟岚气,知是香山境里来。B29
另一首是《香山寺飞泉亭》:
霜风吹林林叶干,泉声落日毛骨寒。
道人清晓倚栏杆,自汲清泉扫红叶,
一庵冬住白云间。B30
描绘香山的金诗还有周昂的《香山》:
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
野水趁人如有约,长松阅世不知年。
千篇未暇偿诗债,一聊从结净缘。
欲问安心心已了,手书谁识是生前。B31
王寂的《题香山寺》:
平生居士爱香山,百岁神游定此间。
黄卷既能探妙理,青衫安用拭余潸。
樱桃笑日艳樊素,杨柳舞风笑小蛮。
尚想夜深携满来,幅巾来听水潺潺。
赵秉文还有一首《游玉泉山》:
夙戒游名山,出郊气已豪。
薄云不解事,似嫉秋山高。
西风为不平,约略出林梢。
林尽湖更宽,一镜涵秋毫。
披云冠山顶,屹如戴山鳌。
连旬一休沐,未觉陟降劳。
高谈到晋魏,健笔凌风骚。
玉泉如玉人,用舍随所遭。
何以侑嘉德,酌我玉色醪。B33
在他们的笔下,香山、玉泉山包括著名的红叶在内的景色是十分迷人的,而更迷人的是香山超凡脱俗的境界,使人乐而忘返,难免有摆脱官场、终老于此之想。
金中都的佛教十分兴盛,有着大量的寺院,这在金诗中也有反映。悯忠寺(今法源寺)是唐太宗为了超度征高丽阵亡的将士而建,寺中有一座楼阁十分高大,俗语称“悯忠高阁,去天一握”。因而该阁成了人们登临远眺的绝佳去处,也是众多诗人笔下所描绘并寄托胸襟的对象,如赵秉文写有《陪李舜咨登悯忠寺阁》:
日月躔双拱,风烟约寸眸。
云山浮近甸,宇宙有高楼。
鸟外余残照,天边更去舟。
登临有如此,况接李膺游。B34
还有史肃的《登悯忠寺阁》:
净宇怀超想,层梯企俊游。
喧卑三界尽,制作六丁愁。
聚土闲童子,移山老比丘。
能除分外见,寸木即岑楼。B35
仰山栖隐寺是金代著名寺院,更为出名的是寺院住持、金元时期的名僧万松行秀。仰山金代又名龙山,“在县(宛平)西七十里。
峰峦拱秀,中有平顶,如莲花心,傍有五峰,曰独秀、翠微、紫盖、妙高、紫微。中多禅刹,金章宗游幸有诗刻石。”B36寺院始建于辽代,世宗又重建,“大定二十年正月,敕建仰山栖隐禅寺,命元冥凯公开山,赐田设会,度僧万人。””B37金章宗曾到此游览,作《游龙山御制》一首:
嵯峨云影几千重,高出尘寰回不同。
金色界中兜率境,碧莲花里梵王宫。
鹤惊清露三更月,虎啸疏林万壑风。
试拂花笺为觅句,诗成自适任非工。B38
万松行秀也献上一首《龙山迎驾诗》:
莲宫特作内宫修,圣境欢迎圣驾游。
雨过水声琴泛耳,云看山色锦蒙头。
成汤狩野恢天网,吕尚渔矶浸月钩。
试问风光甚时节,黄金世界菊花秋。B39
潭柘寺内存有刻于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的碑刻,内容是僧人重玉所作《从显宗皇帝幸龙泉寺应制诗》:
一林黄叶万山秋,銮仗参陪结胜游。
怪石斓NB134蹲玉虎,老松盘屈卧苍虬。
俯临绝壑安禅室,汛落危NB135泻瀑流。
可笑红尘奔走者,几人于此暂心休。B40
昌平的银山,又称铁壁银山,因为山体都为黑色花岗岩组成,恰似铁壁一样,而在冬日,山上的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又使铁壁变成了银色,故而得名。历史上,银山不仅以林深、草密、泉幽、涧美著称,而且又以寺多僧众而享誉海内,与镇江的金山寺齐名,号称“南金北银”。唐代有高僧邓隐峰隐居于此,他在这里修身养性,广播佛法,因而银山的景致多因他得名,而金人更伪托他的名字留下了《隐峰十咏》来咏诵银山的优美与佛法的奥妙,这十首诗载于大定六年(1166年)所立的《重建大延圣寺记》碑B41中:
白银峰
孤峰高出云,上有音色界。
识得普贤才,虚空犹窄隘。
悟明理性时,不作尘境界。
劫大或侗然,此山无变坏。
佛顶峰
巍巍佛顶峰,妙笔莫能画。
傍列千万层,比之无不下。
毗卢顶上行,却笑忘崖怕。
烟NB136碧螺纹,幽静难酬价。
古佛岩
云NB136幽岩路,寒松映碧虚。
世人都不到,古佛义安居。
寂尔心常静,凝然体自如。
他年奉香火,相近结茅庐。
说法台
松下石台妙,山僧转法轮。
虽然长苔鲜,终不惹尘埃。
自有云为盖,宁无草作茵。
当年谛听者,悟道是何人。
佛觉塔
示生临济村,示灭长庆寺。
非灭亦非坐,谁明佛觉意。
分彼黄金骨,葬此白银峰。
宝塔耸霄汉,僧来访灵踪。
懿行塔
于其亲也教,于其师也恭。
临机答问难,诸方怖机锋。
七十一光阴,白驹之过隙。
秋风振塔铃,说尽真消息。
雪堂
冷烟藏万壑,积雪满千山。
空谷幽深处,虚空寂寞间。
庭前明月静,窗外白云闲。
中有白眉老,孤高不可攀。
云堂
斯堂寂虚壑,衲子来如云。
虽然九圣混,不疑宾主分。
何必习大智,何必修多闻。
一念万年去,方为报圣君。
茶亭
西峰寒翠中,有亭虚四面。
山间奇绝处,一一皆可见。
古松八九株,秋云三五片。
共分壑源春,胜比瑶池宴。
NB137泉
寂寂银峰下,寒泉浸碧空。
堪将耨池比,不与偃溪同。
夜印月华白,秋风霜叶红。
蛟龙此深隐,天旱济群蒙。
长城历来是保卫北京的重要屏障,金代也是如此,金诗中也有很多记述北京长城的诗篇。
刘迎有两首关于八达岭的诗,其一《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止》:
车马两山间,上下数百里。
萦纡来不断,奕奕似流水。
鲸形曲腰膂,蛇势长首尾。
我车从其间,摇兀如病齿。
推前挽复后,进寸退还咫。
息心固安分,尚气或被指。
徐趋自循辙,躁进应履轨。
行行非我令,NB138亦岂吾使。
倦仆困号呼,疲牛苦鞭NB139。
NB127如五更鼓。相庆得戾止。
归来幸无恙,喘汗正如洗。
何以慰此劳,村醅正浮蚁。B42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八达岭的险要与行路的艰难。另一首是《出八达岭》:
山险略已出,弥望尽荒坡。
风土日已殊,气象微沙陀。
我老倦行役,驱车此经过。
时节春已夏,土寒地无禾。
行路不肯留,奈此居人何。
作诗无佳语,以代劳者歌。B43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八达岭内外的差异,一出八达岭,就是满目荒凉的塞外,与繁华的中都不可同日而语。
八达岭内就是中都西北面重要的门户居庸关,宇文虚中作为出使金朝的宋使而被扣留,在他《过居庸关》诗中就抒发了不能报效故国的无奈:
奔峭从天拆,悬流赴壑清。
路回穿石细,崖裂与藤争。
花已从南发,人今又北行。
节旄都落尽,奔走愧平生。B44
蔡NB140的《出居庸》一诗也描绘了居庸关的险要难行:
乱石妨车毂,深沙困马蹄。
天分斗南北,人问日东西。
侧脚柴荆短,平头土舍低。
山花两三树,笑杀武陵溪。B45
进入居庸关就是南口,南口是中都的内侧屏障,刘迎有《南口》一诗:
危峰张屏帏,峻壁开户牖。
崩腾来阵马,翔舞下灵鹫。
秀色分后前,晴岚迷左右。
重阴忽障翳,虚籁竞呼吼。
深迂爱风日,高亢扪星斗。
帝居望北阙,村落当南口。
军都汉时县,遗迹奄存否。
中都读书处,遗构成摧朽。
谁云用武地,经训乃渊薮。
我家胶东湄,朴学叹白首。
居邻通德里,况此见师友。
惭无书带草,采采为盈手。
何以醉先生,清溪绿如酒。
古北口是中都的东北门户,赵秉文的《古北口》一诗就描绘了几经战争的古北口的荒凉景象:
几家虚落兵戈外,数亩荒田谷涧中。
日暮围场来野鹿,令人长忆笔头公。B47
卢沟桥是金朝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金代前期,已经在卢沟河(今永定河)上建造了大型浮桥。在金太宗天会二年(1124年),宋使许亢宗到达燕京附近,“离良乡三十里,过卢沟河,水极湍激,燕人每候水浅深,置小桥以渡,岁以为常。近年都水监辄于此河两岸造浮梁,建龙祠宫舍,仿佛如黎阳三山制度,以快耳目,今睹费钱无虑数百万缗”。B48可见,这时由都水监营建的卢沟浮桥及附属设施花费了大量的钱财,浮桥的规模不会小。大定十年(1170年),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以资政殿大学士的身份作为祈请使出使金朝,他写有一首《卢沟桥》诗,对卢沟浮桥进行了描写:
草草舆梁枕水低,匆匆小驻濯涟漪。
河边服匿多生口,长记轺车放雁时。B49
浮桥毕竟抗拒不了大的水灾,在汛期也不便两岸通行。因此随着金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到章宗时已经有实力与技术建造大型的石桥了,而且中都与各地繁忙的交通也要求有通行能力大的大型桥梁。于是卢沟石桥的建造也就提到议事日程上了。世宗大定“二十八年五月,诏卢沟河使旅往来之要津,令建石桥。未行而世宗崩。章宗大定二十九年六月,复以涉者病河流湍急,诏命造舟,既而更命建石桥。明昌三年三月成,敕命名曰广利。有司谓车驾之所经行,使客商旅之要路,请官建东西廊,令人居之。上曰:‘何必然,民间自应为耳。’左丞守贞曰:‘但恐为豪右所占,况罔利之人多止东岸,若官筑则东西两岸俱称,亦便于观望也。’遂从之”。B50而《金史·章宗纪》中对卢沟桥的建造也有记载,章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六月丁酉“作卢沟石桥”,到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癸未,卢沟石桥成”。卢沟桥的建造共用去了两年多的时间,其具体的负责人与工匠今天已经都不可得知。但是,卢沟桥作为金代科学技术的一座宏伟丰碑至今仍屹立在永定河上。由于卢沟桥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自其建成之日始,它就成了送别的最佳处所,如赵秉文的《卢沟》一诗,就说明当时的人辞别中都,友人常要在卢沟桥畔依依相送:
〖HT5”,5F〗河分桥柱如瓜蔓,路入都门似犬牙。
落日卢沟沟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B51
①⑦《全金诗》卷101,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②《金史》卷24《地理志上》。
③《金史》卷133《张仅言传》。
④《金史》卷12《章宗纪四》。
⑤B16《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卷7。
⑥《中州集》卷8。
⑧《全金诗》卷130。
⑨⑩《中州集》卷9。
B11于杰、于光度先生的《金中都》一书认为“北苑位于宫城之北偏西……当在宫城之外、皇城之内”。笔者认为不妥,因为该地不可能有那么大的面积供建园囿之用。并且该书认为景明宫应在北苑之内,其实景明宫位于远在塞外的凉陉,见《金史》卷24《地理志上》。
B12B14B20B21B31《中州集》卷4。
B13B29B30B47《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卷8。
B15《金史》卷45《刑志》。
B17B42B43B46B51《中州集》卷3。
B18B35《中州集》卷5。
B19《中州集》卷6。
B22《金史》卷8《世宗纪下》。
B23B36明·沈榜:《宛署杂记》卷4《山》,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B24《金史》卷97《巨构传》。
B25B26明·沈榜:《宛署杂记》卷4《古迹》,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B27《金史》卷9《章宗纪一》。
B28《金史》卷10《章宗纪二》。
B32《全金诗》卷32,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B33《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卷3。
B34《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卷6。
B37《日下旧闻考》卷104《郊NB141》引《续文献通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B38《全辽金诗》第1749页,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B39《全辽金诗》第1682页,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B40《日下旧闻考》卷105《郊NB141》,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B41该碑拓片载《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46册第88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B44B45《中州集》卷1。
B48《三朝北盟会编》卷20引《奉使行程录》。
B49范成大《石湖集》,转引自《人海诗区》第141页,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B50《金史》卷27《河渠志》。
(作者为市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
来源:北京文博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