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现当代中国佛教慈善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作者:何建明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社会慈善是佛教慈悲观念的主要内容,是佛教的社会主体性的必然要求,佛法观念中本来就包含着深厚的慈善思想,现当代中国佛教的慈善思想是现当代中国佛教慈善事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佛教在现当代历史发展的重要体现。因此,要了解中国佛教在现当代的历史发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都不能不对现当代中国佛教的慈善思想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

社会慈善虽然是佛教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体性要求,但是,不同时代对佛教服务社会的慈善事业的要求会有所不同,这就决定着现当代中国佛教的慈善思想在继承传统慈善思想的基础上又有着历史性的更新,因此,要了解和总结现当代中国佛教的慈善事业,就必须正确认识现当代中国佛教的慈善思想,从而更深入了解中国佛教慈善思想在现当代的发展特征。

社会慈善是佛教的社会主体性的主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充分体现了佛教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意识,不仅成为全社会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佛教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的集中体现。因此,研究现当代中国佛教的慈善思想,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佛教慈善思想的现当代发展,更可以深刻理解佛教慈善思想在整个现当代社会慈善思想中的独特价值,从而促进人们对佛教慈善思想的社会意义和佛法观念的社会价值的自觉认识,激励和引领着广大社会有识之士积极投身于社会慈善事业之中,这无疑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深入研究现当代中国佛教慈善思想不仅会增强教内僧俗在现实中积极关心社会和大力开展社会慈善事业的思想自觉性,并加深他们对佛教的社会主体性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提高社会中的各界人士对佛教的积极救世利民精神的正确认识,树立佛教的积极社会形象,促进佛法观念的更广泛传播。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吸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来积极地共同建设“人间净土”。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现代中国佛教慈善思想的产生与“庙产兴学”运动:现代中国佛教慈善思想肇兴于清末民初的庙产兴学运动,佛教界从保产护教的目的出发,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积极服务社会、兴办公益慈善事业的历史自觉意识。

现代佛教革新运动中的佛教慈善思想:以太虚、欧阳竟无等为代表的民初佛教革新运动是中国佛教自觉适应社会要求、探索现代性的一种历史性实践,中国佛教的传统慈悲救济观念在佛法现世化的大潮下实现着历史性的更新。

现代中国佛教慈善思想与耶稣相遇——近代基督教来华对佛教的挑战及其所展示出来的社会服务事业与理念的现实社会影响,不仅刺激着佛教界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和重新思考,也对现代佛教慈善观念的转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迪作用,传统的佛法慈悲救世度人观念也因此得到新的阐释。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