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楹联趣谈(一)
泉州楹联趣谈(一)
□林中和
草庵的名联
草庵位于晋江罗山镇华表山南麓。华表山以其“双峰角立如华表”而得名。山上花岗岩连绵成片,故又称
万石峰或万峰山。山清气爽,林深壑秀,又傍泉州市区至安海的交通要道,因此历来高僧、学者来此寻幽探胜
者甚多,留下不少诗词和名联。下面两副楹联就是草庵幽美景色的形象描绘:
神灵体正胜佛国
地寂境幽似西天
万石峰中,月色泉声千古趣
八方池内,天光云影四时春
草庵是我国摩尼教硕果仅存的遗址。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中叶伊朗人摩尼创立的,它杂糅佛教、基督教、袄
教、诺斯替教,形成独特的教义,因“崇尚光明,反对黑暗”,又称明教或明尊教。唐武后延载六年(694)传
入我国长安。其残经曾在敦煌发现,且刊于《敦煌石室遗书》中。据草庵原存石碑载,摩尼教传入泉州“盖在
宋代”。清人著的《西山杂志》说“宋绍兴十八年(1148),宋宗室赵紫阳在石刀山之麓筑龙泉书院,夜中常
见院后石壁五彩光华,于是僧人募资琢容而建之寺,曰摩尼寺。元大德时(1297—1307年),邱明瑜航海至湖
格,登摩尼寺,捐修石亭,称曰草庵寺。”1979年,华侨捐资重建龙泉书院,曾在庵前20米处发掘出黑釉瓷碗,
凹刻“明教会”三字。晋江磁灶宋窑遗址也发现有“明”字的黑釉碗残片。可见宋代即有众多摩尼教徒在泉州
活动。山寺命名为“草庵”则在元代。弘一法师1936年撰写《重兴草庵记》说草庵肇兴于元,与上说相吻合。
草不除,便觉眼前生意满
庵门常掩,毋忘世上苦人多
这是弘一法师1934年元旦在草庵宣讲“舍注戒本”时题的冠头联。明初,朱元璋忌摩尼教(明教)上逼国
号,下令禁绝,草庵从此荒废。明泉州人南京礼部尚书黄克晦《秋游草庵》有“细草久湮仙峤路”、“飘瓦断
垣君莫问”之句可见一斑。弘一法师这幅楹联没有触景生悲,却从庵前的丰草看到万物勃勃的生机,“毋忘世
上苦人多”一语更显出他的高尚情操。
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现影
史乘记载,于此有明贤读书
弘一法师数次住锡草庵,留下不少墨迹,这是他的又一副题联。草庵依山石壁,凿一圆形佛龛,直径1.
9米,内雕摩尼佛坐像一尊,高1.5米,宽0.8米,披发,脸草绿,手粉红,身粉白,背后毫光四射。1987年
8月,首届国际摩尼教学术讨论会在瑞典隆德大学召开,特将这座摩尼佛造像作为吉祥物。1991年2月,联合国
教科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参观草庵时,认为这座摩尼佛像是这次考察活动的“最大发现”。上联写的便
是“文佛现影”的传说,下联写的则是明清两代18名士在龙泉书院读书登第的往事。
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广度一切犹如桥梁
这也是弘一法师的题联。历来佛教信仰者常把摩尼教视同佛教,可见泉州确是宗教博物馆,体现了对宗教
文化的兼容性。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