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僧教育面面观——访圆光佛学院教务长大航法师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郑丽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僧教育面面观——访圆光佛学院教务长
  大航法师
  专访/郑丽芳
  地点/圆光佛学院
  校本部教务处
  问:您目前不仅在圆光担任教务长,同时也兼任福严训导工作,一般而言您觉得佛学院的困难有哪一此?
  答:严格来说,佛学院在性质上不应该和一般学校一样,但是因为师资的下足,所以佛学院的教学方式,在某部分上只好采和一般学校相同的模式。其实佛学院有一个特定的功能,那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出家人而言就是「侩格」,并且解行并重。这和一般技艺学校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是下太一样的。有监於佛学院的教育目标是界定在正确知见的建立和如何落实在生活上,因此心性上的交流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佛学院教育可说是偏重於心灵上、精神上、知见上的提升。教育特质下同,因此所需要的工作人员、师资也和一般学校不同。从事佛学院教育的师资,除须拥有正确的知见和浓厚的宗教情操之外,也需俱备培养学生宗教情操的能力。可是,目前最缺乏的就是这方面的师资。所以佛学院也慢慢的走向和一般学校一样的教育方式。其次,学生人数的增加也产生了学生生活的教育和知见建立上的问题。因此在种种因缘条件下具足下,反而偏重学术上的教育。而知见的审核只有通过考试来进行。但考试所呈显的只是书面上的知见而已。至於面对面的心灵沟通,这种比较细致的教育方式,我们进行不了,教育师资下够,训导人员也不够,这是佛学院发展的最大瓶颈。
  问:请问学生的流动性大和素质不齐是否也是目前佛学院所面对的困境之一?
  答:学生中途离开的理由,据我的了解大部份是由於生病才离开的。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问题,例如个人知见、心性不稳定,或者是对师资或生活管理、制度的不满等。学生去留的主客观因素都需要思考,我个人是认为应该放多一些空间给学生发表他们的意见,彼此沟通,共同来面对,解决问题。至於素质问题,佛教重视法治,但目前一般却偏重人治,因此我们很难对它的素质有所要求。法治的缺点是会让一些特殊的人无法依照特殊的管道来学习。可是法治却能适用於普遍的多数人。因此假如这个团体是开放给多数大众使用的话,它必须建立法治,除非它是一个特殊教育的地方。所以为了要达到这个制度的建全性,我们就必须对这方面下功夫。甚至在入学考核制度上更要健全。除此之外,我们不能轻易的开放任何特殊管道。当然,这样做我们也会遗憾於部份特殊的想要求学者,因下能按照学院的程序而被拒於门外,可是这样一个制度的坚持,反而能让我们恰当的过滤出适当的人选,对学生的素质作某一个程度的提升。所以说,素质的提升,第一体制必须要健全。每一个阶程都能恰当地呈显它们的功能。审核的制度、入学考试的制度都必须周全、严密,这样才能避免出现程度上的混乱。如此严格要求也许开始时会面临人数减少的问题,但是一旦被肯定了,就像某佛研所一样,一年只录取十位,可是报考的学生有四、五十位。他们是学校挑学生而下是学生挑学校,学生的素质必然会提高。
  问:针对师资缺乏问题,依毅务长的估计,大概什么时候可以解决?另外,圆光佛学院是否会朝向重质不重量的方向发展?
  答:依我的观察,现在在仿佛学研究的人并下少,大概五、六年,一般师资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但是宗教师—即能培养学生宗教情操,而本身又俱备浓厚宗教情操和正确知见的师资在短时间内还是下能达到需求上的满足。至於圆光佛学院是否会采重质下重量的吸纳学生制度,并非我一个人可以决定,这需要通过院长、训导处由院务会议来决定。
  问:佛学院是通才教育的走向,因此会引进一些社会学科。而圆光好像背道而驰。不知教务长在选择学科时的取舍角度是怎样的?
  答:这应该是轻重选择的问题。从圆光佛学院的整个运作来看,学生的能力和时间有一定的限度。同学也普遍反应时间不够,若世学和佛学都塞给同学,同学一定受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当然只有偏重佛学,因为我们是以佛学为主体的。至於世学我们请专家作精要的演讲来补其不足。
  问:这样的演讲是否能·满足程度不同的学生的需求?
  答:世学是一种知识的传递,资料的收集,主要在於一些重要观念的介绍。一般人对这些世学的吸纳也是通过演讲,而非长期、专精的去研究这一门学科,所以只要能掌握基本概念就已经足够了,至於比较细节的地方还是要靠专家。我们并下否定世学的价值,而是在於我们能力与时间的问题。两者选其能,我们只好舍世学而取佛学,毕竟它是我们的主体。
  问:请问您对「常住学院化」的看法如何?
  答:不管是「常住学院化」、「学院常住化」或「学院归学院」、「常住归常住」都可以。其实,都看各各的需要,和成立的宗旨,也就是说它要训练怎样的人才?宗旨若已确定,就必须忠於既定的宗旨,在硬体、软体的设备以及制度、师资、教学内容都必须要充实健全,俾培养出所需的人才。可是很多佛学院,附带功能都完成了,就是根本的教育功能(含学养与德养)没做到。这是整个佛学院最需要检讨的地方。我们不要求马上做到,但是我们应清楚自己的缺失,不断去做修正,总会有健全的一天。最怕的是我们不肯去面对自己的缺点,对我们的缺点,下知为它找寻一个可以改过的管道,那就变成恶性循环,下断的错下去。
  问:「常住学院化」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常住」的僧才外流,不知您对这样一种政策有何看法?
  答:当个师长本来就要教育徒弟,没有能力教育者,本来就下应剃度弟子。为什么要学院化?当初的丛林制度根本没有什么学院,可是他们功课固定,平常就请法师或常住的法师来讲经,这就是教育了。常住的侩教育若做得好,何惧人才外流?若无法做得奸,不须等待人才外流,常住就须主动鼓励参学,以为佛敦、常住造就人才。
  问:以您留日多年的认识,不知日本的佛学教育制度有那些可供我们效法的?
  答:在修行上我们下比日本差,但是在做学问的态度上,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我们不断强调修行的重要,往往造成对研究敦理态度上的懒散,可是修行是需要解行并重的,所以我们有需要学习日本人长时间投入、无怨无悔的研究态度。还有他们的研究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至於他们的学习动机我们可以撇开不管。
  问:请问您对四众弟子一同就学的看法如何?
  答:我个人认为男、女两众分开比较好。这并不是说,在一起就一定会发生问题。只是说可以避免引起心理上的染污和不安,而影响到在课堂上的专注力。在同一个学院我们可以分男众部、女众部,生活作息完全分开。我想这是比较理想的。再说一般来看,男众自主力较强,相对的安定性不够,而女众则较具依赖性,也因而显得平稳些。所以在管理制度上就要采不同的方法,因此男、女众分开比较奸管理。
  问:请问毕业僧回到常住後,应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适应常住生活?
  答:首先不用急著要常住师父肯定自己。其实做为一个在外修学的常住师父,回到常住时应该要用一份感恩的心来做常住的工作。因为当你在外修学时,你的师兄弟们为你分担了工作。还有不要忘了常住供你到外修学所花费的物力和心力。出家本来就要有牺牲奉献的精神,再加上一分感恩的心,要适应常住的生活应该下难。
  从访谈中我们不难了解:僧教育要健全地整体发展,有许多实务因素与困难,迄其中包括理念、师资、课程、学生、设备、环境等等。不过,相信在佛法醇正知见、恩想生活并重(解行相资) 、取长补短研发的理念和不断努力下,中国僧教育将为佛法兴隆铸主宏基。
  摘自《圆光新志》第19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