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论禅宗对我国服装设计发展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乔 南 汉 风 刘连红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论禅宗对我国服装设计发展的意义

  乔 南 汉 风 刘连红

  摘要:禅宗美学及自然观提供给人的是一种审美生活态度与境界,其思想蕴含着人类深刻的智慧结晶。文章论述了禅宗美学思想所呈现的朴素、明澈、和谐与空灵之美,指出我国服装设计应该学习禅宗思维的开创性与独特性,树立“非主流”的民族设计表达和人在现实生活中诗意安居的意识;从而建立属于中国服装设计的自然的语言、自性的语言、自由的语言和自在的语言。

  关键词:禅宗;服装设计;现代语言

  一、禅宗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禅宗美学及自然观提供给人的是一种审美生活态度与境界,它在具体的生活中为人类呈现出最为根本最为原初的世界,它使人类的眼睛、耳朵、心灵都恢复了人性的本来面目而进入一种真实的存在,一种纯粹的踏实、一种悠然的自由和一种超然的心境,使人们时时生存在一种鲜活的感受与创造中。禅宗美学思想里蕴含着人类深刻的智慧结晶,它弥补了我们有限生活的单调,使人类从眼前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且创造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域。

  1.提倡生活的素朴之美

  禅宗美学倡导的是一种宁静、节制、简单、素朴的生活。素朴的生活是最自在、最温馨和最能持久的生活。禅宗美学以淡为尚、以简为雅、以清淡微茫为妙境,化深厚为潇洒、变刚劲为柔和,而进入一个更深的或更为基本的层次,在恬淡虚无的韵律中,展示自然与人生的内在节奏与本根状貌,即物我无间的豁然开悟之境。在简单朴素中对喧闹混乱的否定达到了无限,有如晴空无云,呈现出一种静寂、淡雅、简洁的纯净美。

  2.崇尚心灵的明澈之美

  禅宗美学所追求的是一种完全个性化的、完整的人。现代人在追求物质的满足中放弃了对世界的内在感受力和对于生命的心灵自觉,而在禅宗美学里人被剥得干干净净以恢复本来面目。禅宗重视个体心灵的自由,重视自性纯粹与明净,张扬生命的自我意识,它从不把有形的净土、佛陀当作终极境界,也不把渺茫的彼岸作为最终归宿,它所追索的解脱力量是依靠人内心的自觉,是“明心见性”,是“心净则国土净”的明澈之美。禅宗美学境界就是一种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人们对心灵家园的期望境界。

  3.尊重共生的和谐之美

  禅宗主张给所有的事物以完整性,在主客交融中获得审美化生存,使他们心平气和地应对当下所面临的社会生活。禅宗思想的积极意义在于,当人面对个人无法选择无法回避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时,它提供了如何适应环境,保护内心平衡与精神自由的一种内向的精神修养方法。禅宗美学的审美自然观主张珍视自然,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爱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建立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即宇宙的整体感。禅宗倡导“一切众生皆可成佛”“共生”是佛教思考问题和观察问题的方式,从时间上说,是从无限的过去绵延到悠久的未来的“生命”,从空间上说,是向着无限宇宙扩展开来并充盈于宇宙的“生命”,即现在活着的每一个“生命”。作为一种生命存在,人和其它动物,乃至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平等的,禅宗美学这种发自于内心的自觉也体现了深刻的生命关怀。

  4.追求境界的空灵之美

  禅宗美学本体论所论及的“空”,并不是没有,而是在揭示本心的澄明、圆满、超越的内涵与性质。此空灵境界充满了生命的跃动和灵慧,以及虚实之间的交互,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有和创造的存在。禅宗之意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孤寂的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少就是多”这一句让二十世纪西方设计界为之震撼的至理名言,其实已经贯穿了几千年的东方文明,表意越“少”,隐含越“多”,可供想象的空间也越大。换言之,并非是“多”构成“一”,而是“一”构成自身,并在“一”里展示“多”[1]。不是以形态表现无形态,而是以无形态作为创造主体并在无形态中表现自身。在空旷、寂寥的景象中点缀,虽然是寥寥几笔,却涌动着无限的生命活力。

  二、我国服装设计应该向禅宗学什么

  1.设计思维的开创性与独特性

  张育英的《禅与艺术》分析“禅思维与艺术思维在可感性、非理性和超越性等方面存在着同一性。而两种思维相似的特征,又都与头脑中存在的潜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2]。他认为世界上最早对潜意识有所发现并进行探索的是中国的禅宗,艺术思维中的灵感现象,本质上同禅的顿悟思维相同,但禅悟所带来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则更深远、更广阔。悟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打破“我”的局限性,使“我”与世界圆融为一体,“无分别心”就是禅宗以及禅宗美学的内在逻辑,通过无分别而超越自我,寻求本心,打破固有和局限的思维,使看世界的眼光和视角呈现出与以往的不同,从而把人带到自由的空间,获得一种精神解放与自我实现。在纯净澄明的自性显现中再创造,由此而带来想象自由和独特思维,进而呈现出创作的永不重复性。

  2.树立“非主流”的民族设计表达

  “非主流”是对于国际服装流行主流设计而言,相对于它们,禅宗美学设计表现应该是非主流。在设计呈现上各民族在国际化时都应体现最有特色的原初个性,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东西,日本虽然把禅宗与本民族结合体现出独特,但我国的禅宗是建立在儒家、道家和玄学、佛教的基础之上,其美学表现更是有着深厚的民族土壤和广阔的疆域流传。

  当前服装市场呈现出繁华、奢侈、混乱、残缺和异端等现象,这并非是所有人的心灵追求,全球化的浮躁、喧嚣与焦虑,也并不必须为我们所吸收。禅宗美学设计观所表现出的自然、简约、宁静和从容,是人类内心需求的永恒主题,仅是追随流行符号或把流行符号简单变异,是绝不会有出路的。

  3.“人,诗意地栖居”

  禅宗美学是自然美学,是生命美学,是关注心灵的安住和安顿的。“禅的体验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体验,一种审美体验,禅境,它既是禅宗的人生境界,又是审美境界”。中华民族本身就是审美和诗意的民族,随着现代化发展,此一特性不应丧失,而应更加加强和突出。禅宗美学强调“平常心是道”,突出地表现了其对流动人生的把握、对圣洁生命的追求,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得解脱的信念,过艺术的生活,把握每个当下并使之清醒、安详而单纯,由此而造就的生活本身就构成了诗意。“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天地世界凝神静谥,虚旷、空寂荡涤了人心,从而呈现出“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亦如是”的境界。

  三、建立现代中国的服饰设计语言

  1.自然的语言

  此处所说的自然,不是模仿和仿生的自然,不是任意和不遵循规律的自然,而是服装造型简约、宽松、舒适的自然,是材质纯粹并呈现着创意肌理的自然,是色彩含蓄与主体和谐,并能够衬托人内在神采的自然,是人的生存与地域、背景、文化、个性和生活协调的自然。同时作为纯粹大自然的丰富与深邃,也为设计者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想象,使他们在心灵的注视下成为自然的超越。

  2.自性的语言

  禅宗是生命美学,它追求回归人心的本原真性,遵循万物运行的本性。所谓自性,是个体内在的纯净、无染和光明,是去除了浮躁之后个体的平和与安宁。意大利设计师乔治?阿玛尼的追随者们曾说:“穿上他的服装,你可以不作任何表白,因为那样的平和沉静与优美雅致已经把什么都呈现了”[3]。尽管阿玛尼从未深谈过他的东方情结,但明眼人不难从中体味出他对东方文化的了解认知与理解诠释。为了保持心灵的纯粹性和敏感性,他甚至像僧侣一样低调地隐遁,完全不同于T台上那些张扬且光怪陆离的招摇者们。只有保持了外在和内心的安宁,才能够敏锐地感知和辨析事物,也才有如涌泉不绝的灵感与才思。

  3.自由的语言

  华严经中提到“圆融”和“一即一切”,当我们不以狭隘的“我”去观察事物时角度就改变了,同时也丰富和宽广了,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就会出现“一切皆有可能”。今天国内一些设计师要么采用固定、呆板的设计语言,要么就对国际流行设计照搬照抄,这些已成为目前亟待突破的瓶颈。只有打破原有的刻板模式,以开拓的、无限的和多维的视野去创作和表现,如此的设计才会是自由的、丰富的,才有可能穿越古典、现代,过去、未来,此在和彼岸。

  4.自在的语言

  当创作和表达成为自由,随之而来的必是个体的自在(设计表现的纯熟和设计风格的鲜明)。对设计者来说,创造不再是刻意的、费神的、苦思冥想的和“艰苦卓绝”的时候,那必定是愉悦而悠游的,是个体潜能在得到开发后的独特个性的最大释放,是把创造本身当成享受的思维游戏。如此的自在,必定是自然的、自由的和把劳动本身当成快乐和有趣的。

  总之,禅宗是一个颇具艺术情调的宗教派别,其思想中的诸多方面都与审美和艺术相通。禅大都是间接地演示艺术的自由和解脱意境,它让感受者去慢慢领悟其中的味道。日本的现代服装设计和艺术设计便是在禅宗美学的启发下,与自己的社会文化融合形成的。只不过那是禅宗与日本文化结合的产物,而作为禅宗原产地中国,我们更应该继承禅宗美学瑰宝中的精粹,以现代设计的视角和眼光去进行新的诠释、创造与发扬。

  参考文献:

  [1]铃木大拙, 耿仁秋译,杨晓禹校.禅风禅骨.中国青年出版

  社,1989年6月

  [2]张育英.禅与艺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2月

  [3]李玉.国外著名服装设计大师.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

  作者简介:

  1.乔南,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服装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理论研究。

  2.汉风,河北政协《乡音杂志社》副主编,编审,研究方向:艺术哲学、禅宗文化。

  3.刘连红,河北省服装协会会长,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产业。

  注:此论文为“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禅宗与自然主义服装设计研究》系列论文之三,课题号——09AE006

  出自: 《大舞台 》 2010年9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